政协头条|享有“报馆街”美誉的上海望平街


政协头条|享有“报馆街”美誉的上海望平街
文章图片
1916年的上海望平街 。
望平街是上海一条普通的小马路 , 南起福州路 , 北到南京东路 , 长306米 , 宽约10米 , 如今是山东中路的一段 。 这条马路于19世纪50年代后期辟筑 , 1865年铺设碎石路面 , 命名山东路 , 又名望平街 。
【政协头条|享有“报馆街”美誉的上海望平街】望平街在中国近代史上获得大名 , 是因为星罗棋布着50多家报馆 , 享有“报馆街”的美誉 。 上海开埠以后 , 以商而兴的上海人早已懂得信息交流的重要性 , 看报纸成了每日的必修课 , 这也催生了上海新闻出版业的兴盛 。 1872年4月30日 , 英商美查等人在望平街汉口路口创办《申报》 , 这是中国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一份综合性中文报纸 。 1893年2月 , 美商丹福士在汉口路望平街东创设《新闻报》 , 与申报馆衡宇相望 。 1899年 , 国人汪康年等创办的《中外日报》迁至望平街近福州路处 。 1904年 , 狄楚青在福州路望平街口创办《时报》 , 望平街报业初具规模 。 当年 , 每日凌晨5时左右 , 报贩们从报馆中抱出一捆捆报纸 , 在人行道上整理折叠 , 转发给报童去各处叫卖 。 别处的报馆也驱车来此 , 将报纸批发给报贩 , 一时间如同早市般 , 熙熙攘攘 , 好不热闹 。 “报馆街”的盛况大约持续到全面抗战爆发前 。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 , 一些报馆歇业或迁往内地 。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 《申报》《新闻报》经营权被劫夺 , 望平街报业市场一落千丈 。 抗战胜利后 , 停刊和内迁的报纸纷纷复业和回迁 , 但望平街短小狭窄的街面已经无法容纳 , 许多报馆另觅新址 , 望平街的报业终难以重振雄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