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探访北京胡同里的小吃店:外地人传承北京味,国际美食散发异国风情
早上七点半 , 位于东城区大佛寺东街的增盛魁小吃店门前 , 食客们分堂食和外带两队依次排开 。 其中 , 既有每天拎着饭盒过来的老街坊 , 也有专程从大老远赶来的年轻人 。
文章图片
豆腐脑、糖油饼、卤煮火烧或是各色网红美食 , 在北京的万千胡同中隐藏着众多胡同小吃店 。 经过多年竞争尤其是这半年的洗礼 , 胡同小吃店发生了哪些变化?无论是本地小吃还是外来美食 , 它们和胡同、和这座城市、和这里来来往往的人 , 相处得如何?
吃的是味道 更是种念想增盛魁小吃店门脸不大 , 屋内才七张桌子 , 但从牌匾上“始创于1928年”的落款可以看出 , 这家老店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
“来碗豆腐脑 , 再加个糖油饼 。 ”“总共五块五 , 您扫码 。 ”
“您瞧这豆腐脑 , 用料可讲究着呢!菌菇、木耳、鸡蛋、黄花菜、肉末样样俱全 , 勾芡正合适 , 咸淡也刚好 , 喝到底都还有卤汁 , 一碗三块钱 , 真挺实惠的 。 ”刘大爷吃了几十年 , 对这里的一切都如数家珍 , “糖油饼地道 , 上面糖酥脆 , 下面饼绵软 , 现炸的吃起来特过瘾 , 一个就管饱 。 ”
作为第三代传承人 , 李敬希望留住熟悉的味道 。 “就拿豆腐脑来说 , 必须当天现做 , 凌晨三点就要开始忙活 , 从磨豆浆到点豆腐 , 丝毫马虎不得 。 ”尽管疫情期间餐饮行业普遍遭受重创 , 但李敬惊讶地发现 , 自己的店面似乎一切如常 , “来的基本都是熟脸儿 , 也就没有太大影响 。 ”
和城北的大佛寺东街一样 , 城南的门框胡同也有不少老北京小吃店 。
这里紧邻前门和大栅栏商业街 , 南来北往、熙熙攘攘 。 不到150米长的胡同 , 挤满了各种与老北京相关的小吃店 , 尤其以“门框卤煮”最多 。 这些店面中 , 老六的店有些特别 。 一进店门 , 扑面而来的先是油脂的独特香气 , 接着就是老六高亢的招呼声:“呦!来啦!坐!”这口浓重的京腔 , 如今在门框胡同的小吃店中已经不常听到 。 老六坐在店中 , 正吃着午饭自斟自饮 。 他说前门这一片二十多家门框卤煮店 , 老北京人当老板还下厨的 , 就他一个了 。
三十平方米的店面 , 是老六自己家的房产 , 疫情对生意有影响 , 但好在没有房租压力 。 一大碗卤煮三十块钱 , 他说干这个不纯为了挣钱 , 主要是想在门框胡同给老北京卤煮正正名 。 “卤煮不是起源于门框胡同 , 是起源于南横街那块儿 , 我原来就是住南横街的 。 ”老六说 , 卤煮这种北京本地普通老百姓的小吃 , 让游客产生了很多误解 , “外地朋友一说卤煮 , 都说‘那是臭的’ , 嗨……根本不是 。 ”
在老六的店里 , 挂着各种牌匾 , 向食客科普着卤煮的来龙去脉 , 有一幅字只写着“地道北京人” 。 “确实 , 这边老北京人开店的少了 。 ”老曹是北京人 , 他带着老婆孩子专门来吃卤煮 。
店里陆陆续续来了不少操着各地口音的游客 , 老六和老板娘小光介绍着卤煮的搭配 。 游客们是被点评网站和小视频指引来的 , 目的除了尝一口卤煮 , 还有跟店里的老北京人老六聊聊天 。 吃着、聊着、欢笑着、碰着杯 , 老六很喜欢这种氛围 , 食客们也尽了兴 。
来的都是客 传承北京味老曹一家从老六的卤煮店出来 , 往南走了几步 , 又钻进了一家锅贴店 , “难得来一次 , 稍微吃点儿 , 再打包带点晚上吃 。 ”这也是家老北京的味道 , 但老板老涂一口南方口音 。 他是重庆人 , 这家“门框锅贴涂”有30年历史 。
老涂初来北京时还是弱冠少年 , 先跟着北京老师傅学徒 , 后又继承了手艺 , 独自开店 。 “这行苦 , 我年轻的时候 , 就没多少人愿意学 , 现在就更别提了 。 ”从当年一头乌发到现在熬秃了头 , 老涂擦了擦满脸的汗说 , 自己孩子不想接班 , 锅贴店只能自己扛着 。
推荐阅读
- 班列|【行走自贸区】 滚滚车轮上的“最强大脑” 探访“西安港”中欧班列营运中心
- 【行走自贸区】 滚滚车轮上的“最强大脑” 探访“西安港”中欧班列营运中心
- 【行走自贸区】|【行走自贸区】 滚滚车轮上的“最强大脑” 探访“西安港”中欧班列营运中心
- |探访长城汽车威奕项目 开启日照整车制造新篇章
- 留学|留学英国 终选精华中介名单
- 抗洪|探访甘肃陇南受灾小镇:村民流传抗洪事迹 救援车忙送物资
- 线下培训机构|记者探访北京线下培训机构:复课在即,门口贴“家长止步”
- 培训|北京线下培训机构将复课,门口贴“家长止步”!实地探访——
- 猛犸视频|七夕探访花卉市场:商家通宵备单,满天星走红,“身价”赶超玫瑰
- |感受“书香日照” 媒体采风团探访日照海曲公园“城市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