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凡谈历史|司马昭被困铁笼山,姜维为何能够轻易杀死郭淮和徐质
【小凡谈历史|司马昭被困铁笼山,姜维为何能够轻易杀死郭淮和徐质】
文章图片
背景:蜀汉延熙16年秋 , 姜维起兵20万 , 大兵出阳平关再度伐魏 。 这一次 , 发生了著名的兵困铁笼山的故事 。 司马昭 , 这个后来路人皆知的人物 , 也差一点毙命 。 为什么没有毙命呢?一个是因为山上发现泉水了 , 另一个是因为郭淮这个人物出现 , 赶来救援 , 而且是用计策来救的 。 这个计策就是郭淮使用了反间计 , 把姜维的援兵成功地策反了 。 这里分析一下 , 姜维在这次出兵伐魏当中 , 为什么从一开始失败之后 , 又能成功 , 不过在成败关键之际 , 最后是被杀得大败而归 , 很悲哀 。 尽管如此 , 姜维还是一个人物 , 在如此惨败之际 , 还能空手接箭 , 反杀郭淮 , 真是一个人物 。 在这次出兵当中 , 前面是用计杀了徐质 , 后面是被郭淮用计策反迷当了 , 反而落得一个孤家寡人一样大败而归 。 总结一下 ,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逆转呢?这里主要探讨两个重要原因 , 一是用计胜算的可能性 , 有多大?二是姜维不认识到自己可以用重金来勾结迷当 , 搞一个蜀汉与羌兵联盟 , 敌方也可以如此 。 总结一下
文章图片
首先分析事情经过这种结果说明 , 兵者 , 确是一种诡道也 , 而且是战机稍纵即逝 , 兵不贵久 。 这个教训犹在 , 南宋也发生了韩世忠大意困金兀术于黄天荡故事 。 战争很残酷 , 不是敌人死 , 就是自己亡 。 这个时候 , 更要从失败当中总结经验教训 , 从而使战争或者是战局发生惊天的逆转 , 取得成功 。 蜀汉延熙16年秋 , 姜维再次征伐魏国 , 而司马师闻之 , 问诸将 , 计将安出?谁可以前往呢?这个时候 , 徐质应声而出 , 他说愿意去 。 徐质以勇猛而著称 , 的确 , 打仗也需要这种勇猛 , 但不仅仅是勇猛 。 勇猛 , 仅仅是一个为将之道的一个方面 , 更为主要的是一种大谋划 , 即计将安出?有何种策略可以胜算 , 而不是单凭一种匹夫之勇就可行的 。 不过 , 勇猛之人 , 有勇猛之人的好处 , 这种人可以打冲锋 , 打前站 。
文章图片
从这些角度上来讲 , 司马师的用人之道 , 也算不上是一种失败的 , 因为战争也很需要这种勇猛之人 , 从而在一开始之间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 结果也是如此 , 证明这个徐质也不是泛泛之辈 , 一出场 , 就把廖化、张翼打败 。 姜维正面打不胜 , 就是用奇兵奇计策 , 来一个反败为胜制敌 。 反过来说 , 这个地方不行 , 那就换一个地方再来打一打 , 必有伏兵 。 原来的战争地点 , 据有关资料记载 , 是发生在一个叫董亭的地方 。
文章图片
其次为什么司马昭会中计 , 或者是徐质一定会来的 , 也一定会亡的 。 因为徐质是先锋 , 一定会出场 。 再说姜维兵败移兵铁笼山下寨 , 以屯兵屯粮为长久之计 , 司马昭一定会派人过来 , 由此引发徐质抢劫粮食的故事 。 徐质这个兵力分散一半 , 在狭路相逢之下 , 勇而无力被杀 。 徐质之死 , 很正常不过了 。 在战争当中 , 面对敌人的诱饵 , 能吃就吃 , 不能吃 , 就反被吃掉 。 而徐质一死 , 姜维立马伪装成魏兵来劫营了 。 这个时候 , 要注意 , 司马昭住兵的地方 , 应该是在铁笼山的正前面 , 姜维的兵 , 是在铁笼山的后面 。 很有趣的是 , 他们都对铁笼山不熟 。 否则接下发生的司马昭这六千兵马被逼困在铁笼山 , 结局不是这样 。
文章图片
再次分析郭淮为何被杀 。 司马昭被困铁笼山 , 而他大哥司马师是魏国执掌兵权的人 , 自然会发兵来救 。 他派出的是一个老将郭淮 。 在战争当中 , 最为重要的是获得信息情报 , 然后是怎么样想办法化不利为有利 , 化敌为友 , 出奇制胜 。 郭淮是老将知道援兵很重要 , 自己是一个援兵 , 需要解围司马昭;而羌兵迷当也是一个援兵 , 必须首先制服他们才行 , 才有胜算的可能 。 在制服迷当之后 , 以羌族之兵夹杂魏国之兵 , 迅速地直击中军帐 , 很厉害 , 姜维没有料到这一手 , 结果 , 仓皇而逃 , 只拿了一把弓也没箭 。 结果郭淮一见 , 来一个将对将的追杀 , 这场戏实在是有点窝囊呀 , 这是对于郭淮来说 , 就是如此 。 在他功败垂成的时候 , 结果更出乎意料 , 在姜维空弓无箭拉空弓伪装射击响了十次之后 , 姜维空手接箭 , 反射郭淮应声倒下死了 。 这说明 , 在穷途末路之际 , 还是古人说得好 , 穷寇莫追 。 如果是这样 , 结果郭淮是大胜而归的 。 但是 , 为将者 , 最应该做的是派兵去追击 , 而不是自己以为能来去追击 。
文章图片
司马昭兵困铁笼山这一出精彩故事 , 也引出一个用计无常、用计无穷之道 。 首先是姜维用计 , 计杀徐质;然后是郭淮用计 , 计杀姜维 。 尤为可笑的是 , 姜维用钱收买迷当这些羌族之兵来援助 , 焉不知对方也有这一手?这说明姜维这个信息情报工作做得不到位 , 不知道迷当之人 , 如果知道这个人是这样 , 不如杀之 , 不要这个援兵吧 。 姜维既然在此前后扎寨了 , 那么也应该对这个铁笼山做一个调查 , 了解 , 不能因此粗心而大意 。 如果先前发现这里有山泉 , 再怎样 , 也要发展一个强攻为上消灭司马昭 。 原来的一些记录也证明了这一点 。 因为 , 有文字记录说徐质追杀姜维的时候 , 被困在铁笼山 , 像后来的司马昭一样 , 只不过发现有水后 , 用木箱木轨道运兵下山 , 所以安然无恙 。 真的是 , 在急切之中 , 有计策 。 而在这种急切之中 , 也没有办法发现拜地出泉水来求生的故事 。
文章图片
司马昭兵困铁笼山 , 可以与诸葛亮的上方谷火烧司马懿的故事相比的 。 假使诸葛亮与姜维的计策更加周详一点 , 司马父子不在了 , 这个晋朝 , 也就没有了 , 魏国可能还就是曹操子孙的天下 , 不能被司马灭之 。 《三国演义》上说这是天意 , 其实 , 是一种人谋的不足之处 。 所谓智者千虑 , 必有一失;愚者千虑 , 必有一得 , 正是如此 。 用计无穷 , 或者是计出无穷 , 也要被这个道约束 , 有这个道的支撑 , 这个计才能胜!你是如何看待姜维的?欢迎关注 , 讲述三国故事 , 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 , 我们一起来讨论 , 分享自己的观点 , 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
来
推荐阅读
- 台风|里弗斯谈独行侠:不会忽视有联盟前五球员的球队
- 中新经纬|纳指涨1%,特斯拉涨超11%,均创历史收盘新高
- 历史真相:印度为什么要年复一年谋求“入常”,有哪些国家支持?
- 谈历说史|刚愎自用或有勇无谋或政宽仁和,袁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
- 晓正谈历史|从右将军到丞相,让诸葛亮官复原职的,是不起眼的第三次北伐
- 他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活到89岁,真相是这样!
- 中国历史编纂学史|构建中国历史编纂学学科体系之作:评陈其泰教授主编《中国历史编纂学史》
- 不愧是北大学霸:将高中历史6本书整成“49页纸”,3年历史未下98
- 美股三大股指涨跌不一 纳指创收盘历史新高
- 搞笑豫西八大碗|历史上最强四大猛将,最后一位却鲜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