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工科技|功勋炮退休,对越作战经验教训影响我军迫击炮发展

来源:兵工科技
兵工科技|功勋炮退休,对越作战经验教训影响我军迫击炮发展
文章图片
图注:我军现役迫击炮中的重量级选手——89式100毫米迫击炮
迫击炮作为便携机动的步兵火炮 , 在南疆山地环境中作战可谓如鱼得水 , 它的曲射特点 , 能够对山地、反斜面隐藏的敌人造成致命杀伤 。 在对越作战中 , 我军大量使用迫击炮支援步兵山地作战 , 是步兵最为依赖的支援火力 。 在作战时 , 大口径迫击炮由团炮群掌握 , 主要用于对越军反斜面工事进行打击 , 对越军增援部队进行拦阻 , 在掩护我方部队攻击时担任主要火力支援和掩护任务;中型和轻型迫击炮则由营、连掌握 , 主要在所在主攻方向提供火力支援 , 并提供照明、掩蔽等支援保障 。 我军在对越作战中使用迫击炮型号较多 , 包括56式160毫米迫击炮、64式120毫米迫击炮、71式100毫米迫击炮、67式82毫米迫击炮、63/63-1式60毫米迫击炮等 。 其中160毫米/120毫米大口径迫击炮 , 曾经是我军步兵的“功勋炮” , 在1962年对印自卫作战中大显神威 , 重创印军山地部队 。 然而十几二十年后 , 在面对对越边境作战的新环境时 , 这些“功勋炮”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
兵工科技|功勋炮退休,对越作战经验教训影响我军迫击炮发展
文章图片
图注:87式82毫米迫击炮
我军参战主力大口径迫击炮
56式160毫米迫击炮是在苏联M160式160毫米迫击炮的基础上研制的 , 该炮的优点是威力较大 , 缺点是射程不足、笨重、机动性差 。 在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作战中 , 该炮作为步兵师内口径和威力最大、射程最远的步兵炮(当时装备步兵师下辖的炮兵团) , 在山地作战中予以一线步兵以极大支援 , 大量杀伤印军 。 然而这种重迫击炮 , 在对印山地作战中已经暴露出火炮和炮弹均太重 , 难以机动的缺陷 。 在1961年就已经停产并逐步退役 。
兵工科技|功勋炮退休,对越作战经验教训影响我军迫击炮发展
文章图片
图注:56式160毫米迫击炮 , 对越作战后期 , 该火炮陆续退役
1984年我军收复老山后 , 根据边境战区山地作战的实战需求 , 亟需威力巨大 , 能够曲射的大口径重型步兵炮对步兵进行火力支援 , 已经退役的56式重迫击炮遂重新服役 , 重点打击越军坚固工事和屯兵洞 。 1986年6月30日 , 八里河东山前线 , 某重迫击炮连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 , 耗时1小时40分 , 实施压制和破坏性射击 , 耗弹40发 , 曾出现破坏射击中一发炮弹击杀40名越军官兵的纪录 。 该炮还曾在1984年7月12日大战前夕 , 对越军潜伏地域进行2轮炮击 , 取得击毙2名越军营长在内的大批越军官兵 , 重创其潜伏部队的战例 。
64式120毫米迫击炮是我国在1964年自行成功研制的第一门国产大口径迫击炮 。 该炮用梯形结构代替了传统的圆盘形座板 , 炮全重仅为174千克 , 比仿苏55式120迫击炮轻101千克 。 该炮作为团属火炮 , 加之其重量比160炮轻 , 便携性更好 , 在性能上超过160毫米迫击炮 , 在对越作战中参战次数和重要程度都超过160毫米迫击炮 。 然而120毫米迫击炮虽然便携性比160毫米强 , 但对于山地作战的步兵而言还是太重 , 80年代之后 , 逐渐被更轻便的100毫米迫击炮所替代 。
兵工科技|功勋炮退休,对越作战经验教训影响我军迫击炮发展
文章图片
图注:64式120毫米迫击炮
对越作战缩减我军迫击炮口径 , 5种变3种
对越作战 , 对我军迫击炮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在山地作战中 , 我军认识到 , 160、120毫米迫击炮重量重 , 便携性差 , 实战效果不佳 。 以160毫米口径迫击炮为例 , 仅炮弹就重近50千克 , 在对印作战中 , 为了保证炮兵团携带一个基数的足够炮弹 , 甚至需要派步兵团的同志协助搬运炮弹 , 这在山地作战中是不可取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