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历史|那些奇葩的名字,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人的名字几乎都会带上时代的烙印 , 所以看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名字就大致可以判断是何时代人 。
比如:跃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爱军、爱国、建国、小红、水娟、杏花 , 那就肯定不是本世纪生人 , 多半在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出生 。
再比如:子涵、诗涵、家豪、家俊、子怡、欣怡之类 , 不用说 , 一定是21世纪00后生人 。
【青年历史|那些奇葩的名字,春秋战国时期】这样起名的缺点是重名率很高 , 比如班主任一叫“子怡” , 恐怕得有七八个小女孩站起来 , 直接七八脸懵逼 。
青年历史|那些奇葩的名字,春秋战国时期
文章图片
其实按照小编的想法 , 起名应当有以下几个原则 。
一 , 不要起生僻字 。 很多没有文化的家长才干这事 。 一个很严重的后果是 , 多数人并不认识你家小孩的名字 , 只好读错别字 , 这样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
二、不要随大流 , 避免重名 。
三、没生孩子的准家长们多读点书 , 不要老在“子”啊“怡”啊“家”啊这些字上打转转了 。
四、在通讯基本靠吼的地方 , 不妨起“刚”“强”“祥”之类 , 喊得响!比如:“阿刚 , 建强 , 你妈喊你回家吃饭!”要换成“子怡”“诗涵” , 恐怕喊半天也没人理 。
中国汉字虽有上万个 , 但使用它的却有十多亿人 , 要想不重名也难 。 何况 , 00后出生的是一定不会触碰诸如“建军”“建国”一类字的 , 而且选择范围还很有局限性 , 这就更加大了重名的可能性 。
其实这种情况在春秋时期又何尝没有 。 读完一本《左传》 , 一个头至少变成两个大 , 光其中的名字就够让你喝一壶还不够 。 比如 , 子家、杵臼、归生、子皙 , 这些名或字的归属权要追究起来恐怕得打上一两年官司 , 因为好多人都叫这样的名或字 。 如果再加上氏、姓、排行等不同叫法 , 你都不知道哪个是哪个了 。
青年历史|那些奇葩的名字,春秋战国时期
文章图片
下面考大家几个名字:
随会 , 随季 , 范季 , 范会 , 范子 , 武季 , 随武子 , 范武子 , 士季 。
数一下告诉我是几个人?9个人吗?
恭喜——答错 。 其实只有一个人 , 通常叫他“士会” 。 一个人为什么能叫这么多名呢?仔细梳理一下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 士会曾先后被封在随和范 , 故随、范就成了他的氏 , 先秦男称氏女称姓 。 “武子”中的“武”是他的谥号 , “子”为古人对人的尊称 , 跟老子孔子是一样的 。 “季”乃是士会在家中的排行 , 所谓伯仲叔季 , 这样看来士会上面还有好几个哥哥的 。
可是左丘明先生不管 , 他称呼士会时 , 上半句可能叫随会 , 下半句大概会叫范武子 , 再下句多半叫随季了 。 所以读《左传》最大的难处是在人名上 , 把人名搞清楚确实是要花很多精力的 。
其实春秋时人对起名还是有大致规定的 , 比方鲁国有个叫申繻(xū)的大夫就说过 , 起名有“五起六不起”原则 。 五起 , 即信、义、象、假、类 。 六不起 , 则是不以国 , 不以官 , 不以山川 , 不以隐疾 , 不以畜牲 , 不以器币 。
但单看“六不起”原则 , 当时就有很多人违反了 。 比如不以国名 , 偏偏有人起名为“宋” , 这叫宋国情何以堪?不以官为名 , 可宋武公偏偏叫“司空” , 搞得以后宋国“司空”一职不得不改叫“司城” , 因为要避宋武公的讳 。 不以山川呢 , 鲁国自己就有两个国君分别以本国境内的具山、敖山为名 , 后来不得不把两座山的名字给改了 。
小编粗略整理了一下《春秋》中出现的一些奇葩名字 , 给作个排行榜吧!大家可以自己判断有些名字违反了哪些原则 。
NO.8:小白 。 我不知道齐桓公为何要起这个名 , 现在“小白”一词等同于“菜鸟” , 某方面是白痴之意 。 估计大概是齐桓公这人肤白貌美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