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房|广州以首座光伏储能配电房探索强化“新基建”

_原题为 广州以首座光伏储能配电房探索强化“新基建”
广州以首座光伏储能配电房探索强化“新基建”
新华社广州8月3日电(采访人员魏蒙)至8月3日 , 作为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打造的绿色环保“新基建”的样板 , 广州首座光伏储能电房已安全运行11天 。 这套光伏储能系统 , 能持续供电22个小时 , 为后续的故障研判、抢修复电争取时间 。
这个配电房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五龙岗村 , 采用发电玻璃安装于顶面及外墙四周 , 通过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 能满足光伏配电房自身设备日常用电负荷需要 。
【配电房|广州以首座光伏储能配电房探索强化“新基建”】据南方电网广东广州白云供电局配网项目经理曾鸣介绍 , 五龙岗光照时间长 , 场地空旷 , 为光伏储能配电房的试点创造了条件 。 同时 , 这个光伏储能配电房还是智能电房 , 它增加了设备状态监测、电气保护测控、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和安防监控五大功能配置 , 实现设备的感知、互联、边缘计算优化和预测 。
据了解 , 发电玻璃内部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 主要使用了CdTe(碲化镉) 。 这种材料的3个突出特点 , 都适合应用在配电房上:首先是碲化镉与太阳光谱非常匹配 , 最适合于光电能量转换 , 发电稳定 , 弱光发电性好 , 阴天、雨天也可发电;其次是抗局部遮挡能力强 , 不会形成热斑 , 抗污性好 , 不用经常清洗 , 节省维护成本 。 第三是结构简单 , 仅由2片玻璃夹发电层和胶膜构成 , 安装角度也很灵活 。
“传统的电房 , 电房内部的基础用电如照明、空调都是由市电供应 , 当线路故障或检修时 , 后备电源只能提供4小时 , 难以满足检修的时长需求 。 光伏配电房利用蓄电池将发电电能存储起来 , 当无电源时 , 储能系统能提供电房最大负荷供电22小时 , 包括夜间最长16小时和后备6小时 , 断电时提供的最大负荷比原来提升了5倍 。 ”曾鸣说 。
白云区是广州城中村最密集的行政区 , 高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导致电网建设投资居高不下 。 7月24日 , 随着智能模块成功接入了这个配电房 , 这一设施也由此宣告整体投产 。
“每年夏天电力设备负荷最高峰之前 , 电力部门都会开展度夏工程项目的建设 。 尽管如此 , 在高温天气的用电需求下 , 还是有部分地区的设备出现重过载 。 光伏配电房为我们带来了一个绿色、环保的解决方案 。 ”曾鸣说 。
据了解 , 当市电故障停电时 , 光伏配电房通过智能模块能自动切换至备用电源 , 提供22小时后备电源 , 供基础用电及智能模块使用 , 保障故障或检修时人员的工作安全 。 当市电恢复供电后 , 智能监控系统自动操控并网开关合闸 , 恢复光伏并网运行 。 这样一来 , 大大提升了区域内的供电可靠性 。
目前 , 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正全面应用智能配电标准设计V3.0 , 按照“建设投产、调试验收、有效应用三同步 , 投产一项见效一项”原则 , 推进实现配电设备状态、环境、负荷监测和视频监控等 。
其中 , 光储智能配电房是一种在智能配电V3.0基础上的新型绿色环保的配电设施 。 一方面 , 这种配电房能充分合理利用闲置的电房建筑顶、立面资源 , 满足绿色建设水平 , 符合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另一方面 , 配电房实现清洁能源自发自用 , 资源不浪费 , 减少火力发电带来的环境污染 。
传统的配电房 , 日常平均每天消耗电能约35.3度 , 无发电功能 。 而这种新型的光伏发电房 , 由光储市电联合运行 , 光伏优先给负载及储能供电 , 自发自用 , 每天电房光伏能发电36.8度 , 余电能反供上网 。
曾鸣透露 , 他们可以通过光伏发电上网的形式 , 将这部分成本补偿回来 。 电房还可以增加公益宣传内容 , 实现扩展业务收入 。 此外 , 广州供电局还将研究将光伏配电房的发电功能结合智慧路灯等设备 , 持续推进智能配电V3.0、三维数字化设计等新技术应用 , 进一步探索清洁能源的发展道路 。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