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必须见到阳光,粮库也要能够习惯镜头

南都评论员 萧锐
8月2日晚 , 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针对网上关于中储粮肇州直属库“禁止外来人员携带手机和其他录音录像设备进入库区”的消息进行回应 , 对涉事粮库“简单机械地禁止携带手机进入粮库”的行为进行“严厉批评 , 责令纠正” , 并表示将于近期开展“走进大国粮仓”的公众开放日活动 , 邀请各界共建阳光粮仓 。
粮食必须见到阳光,粮库也要能够习惯镜头
文章图片

防火、防盗、“防手机” , 肇州粮库的这波神操作让人浮想联翩 , 好在作为上级主管机构的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对此行为给出了相对明确的态度:粗暴禁止手机进入粮库的行为不仅不可取 , 而且只会导致猜测横生 , 让粮库这个始终离不开阳光的国家仓储重地 , 成为公共监督的禁区 , 有违国家粮食安全的方略 。

毕竟 , 对于粮库来说 , 手机与火种一起位列禁入名单之上 , 实在很难不让人将其与此前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肇东直属库出现的“玉米一捏就碎 , 还有厚厚一层杂质”之类所谓个别情况产生联系 。 尽管在中粮储的通报中 , 对粮库禁止使用手机给出了“由于大规模粮食拍卖成交和集中出库 , 作业期间现场机械设备较多 , 来往车辆频繁 , 手机使用已经导致人员安全隐患”的解释 , 但这种看似对“粮库低头族”的安全提醒 , 完全不必采用“禁止手机入库”的极端做法 。
粮食必须见到阳光,粮库也要能够习惯镜头
文章图片

曾有网友反映肇东直属库玉米质量存在问题
勿庸讳言 , 此番涉事粮库的“手机禁入令”更多是与同属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其他的仓库被拍摄引发关注、多名工作人员被停职有直接关系 , 而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在回应中也承认 , 是其“对直属库加强出库期间现场管理提出了相关要求” , 但“指导不够、工作考虑不细”所致 。
【粮食必须见到阳光,粮库也要能够习惯镜头】颇耐人寻味的是 , 这种“因为工作方式简单化造成社会对储粮安全担心” , 其措辞中的“工作方式简单化”究竟指向何处?是反思不该对手机简单地一禁了之 , 从而使得公众关心和监督粮食储备安全的行动无法实质性参与 , 还是不该简单以一纸通知的方式禁止手机拍摄反而引发(甚至扩大)更大外界关注?进一步说 , 禁止手机入库、甚至拍摄的工作要求是否确实存在 , 而且不局限于涉事粮库一家 , 只是涉事粮库以简单化的方式将相关管理要求做了公示?

粮食必须见到阳光,粮库也要能够习惯镜头
文章图片

网传肇州直属库公告
“手机禁入令”与粮库作业期间安全使用手机的操作提示具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指向 , 如果说后者还有一些日常安全生产的元素 , 那么前者所直接针对和影响的 , 则是全社会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关注与监督 。
排斥手机的进入是在妄图抵抗影像时代的公共参与和社会监督努力 , 不仅毫无理智可言 , 而且必然会引发更大体量的围观 。 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适时启动公众开放日 , 应当说属于公共危机中的及时止损 , 而由一地禁止手机 , 所换来的多地主动接受监督 , 也可以说是在公共监督与互动层面的一个意外收获 。
就像粮食必须要能见到阳光 , 粮库也必须要能习惯镜头 。 新媒体时代 , 人手一部手机 , 摄像头完全可以无处不在 , 这也昭示着公共监督的无死角运行 , 无论是对公共权力 , 还是对国家重要物资的公共储备 , 都是如此 。 先抛开粮库管理和运营不说 , 哪怕是更广泛的公共安全执法 , 也在一直推动执法规范化背景下的每一个具体工作人员 , 都要习惯在镜头下执法、在镜头下行使权力 。 权力运行的现代化转型 , 在给社会更多公共事业的管理做出示范、树立榜样 。
国家粮食储备的安全与质量 , 关乎社会安定与民众的信心福祉 , 让手机、阳光和监督都能照进粮仓 , 更透明的公开 , 更多的监督 , 对具体工作而言都有百利而无一害 。

编辑:晏文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