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渊|朴渊与哈梅尔:17世纪西洋人在朝鲜半岛的相遇

_原题是:朴渊与哈梅尔:17世纪西洋人在朝鲜半岛的相遇
古人云“他乡遇故知” 。 在陌生城市听到乡音 , 亦不失为高兴之事 。 更何况 , 当两个欧洲人各自经历海上漂泊后 , 在远隔重洋的东方土地上相遇 , 其复杂心情可想而知 。
【朴渊|朴渊与哈梅尔:17世纪西洋人在朝鲜半岛的相遇】这里说到的两个欧洲人是17世纪来自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两名船员:朴渊(J.J.Weltevree , 也作“朴延”或“朴燕”)与哈梅尔(Hendrik Hamel) , 二人分别于朝鲜仁祖国王(1623-1649年在位)年间和孝宗国王(1649-1659年在位)年间因遭风浪而漂流至朝鲜半岛 。 前者成为了第一个归化朝鲜的西洋人;后者则在半岛上滞留了13年之后顺利逃出 , 之后还写了一份报告 , 该报告也成为首个向西欧世界介绍朝鲜半岛的官方记录 , 后被译成《兰船济州岛难破记》(又称《哈梅尔漂流记》) 。 在哈梅尔漂到朝鲜之时 , 先于其到达的朴渊曾负责翻译工作 , 二人命运般的相遇也随之展开 。
最早归化朝鲜的“南蛮人”
“我叫Jan Jansz Weltevree , 1626年乘坐Hollandia号离开故乡 , 1627年换到了Ouwerkerk号上向日本去来着 。 后来碰到了风浪 , 漂到朝鲜沿海这边来了 。 因为想要找点能喝的水 , 就坐小船靠近沿岸 , 但结果我们仨就被当地人给抓起来了 。 剩下的人又坐小船逃回到大船上去了 。 ”
——节选自《哈梅尔漂流记》
朴渊|朴渊与哈梅尔:17世纪西洋人在朝鲜半岛的相遇
文章图片

几种韩译版《哈梅尔漂流记》(来源:韩国《联合新闻》)
朴渊来自荷兰阿克马市 , 曾行货于日本、琉球、安南等地 。 1626年 , 他作为船员登上了“Hollandia”号快速帆船并一路驶向亚洲海域 。 次年 , 他又登上了驶往日本长崎的“Ouwerkerck”号快速帆船 , 不料途中遭遇强劲风势 , 逐渐靠近到济州岛附近海域 。 不过当时他在漂海过程中所坐的并非是“Ouwerkerck”号本身 , 而是之前被“Ouwerkecrk”号截下的一艘中国帆船 。 而他之所以会遭风漂海 , 其原因亦令人哭笑不得:“有善占候者 , 言某日风某日雨 , 其验甚神 , 航海者准之 。 渊不遵其指 , 遇飓而漂 。 ”(《研经斋全集》卷五十六)
朴渊口中另两位一起被抓的同伴分别叫Gijsbertz和Pieterz 。 三人在济州岛被抓后 , 一开始被移送至位于釜山的倭馆 。 其实在朴渊他们之前 , 已经有其他来自西洋的漂流人到过朝鲜半岛了 。 如1604年 , 就有一个名叫“之缓面第愁(Jo?o Mendes)”的葡萄牙人漂到半岛;而在更早的1582年 , 也有“西洋人马里伊 , 自海船漂到本国”(《朝鲜宣祖修正实录》卷十六 , 宣祖十五年一月庚申) 。 当然 , 有一说认为马里伊是东南亚人 。 但不管如何 , 朝鲜政府在处理西洋漂流民上还是有前例可参的:不论是“之缓面第愁”还是马里伊 , 都顺付给了当时的赴明使臣 , 将其送往中国 。 不过这一回 , 朴渊三人却被送往了倭馆 。 但倭馆方面认为朴渊不是日本人 , 拒绝将其送往日本 。 一波三折后 , 他们最终于1628年被移送到了汉城 。 虽然他们几次三番恳请仁祖国王将他们送去日本 , 但仁祖国王告诉他们 , 朝鲜不会将“异邦人”逐出境 , 而且会给予他们吃穿 , 让他们在朝鲜度过余生 。 结果 , 朴渊被编入训练都监(壬辰战争后设立的、负责守卫首都的军营) , 负责制造枪炮的同时 , 还率领着由投降的日本人及漂来的中国人所组成的部队 。
朴渊|朴渊与哈梅尔:17世纪西洋人在朝鲜半岛的相遇
文章图片

1996年韩国KBS电视台历史记录片《中世朝鲜的秘密》中的朴渊形象
朝鲜人眼中的朴渊是什么形象呢?“虽甚寒 , 不绵衣 。 身体壮大 , 碧眼白面 , 黃髯垂腹 , 见者异之 。 ”但对朴渊等人而言 , 朝鲜人不仅是“异” , 甚至有点恐怖 , 因为他们曾听说“高丽俗 , 炙人肉而食” 。 在济州岛上接受审问时 , 朝鲜官员因天色渐暗而架起火炬 , 结果把朴渊等人吓得不轻:“舟中人皆哭 , 此炙我之具也 。 久 , 乃觉其非 。 ”(《研经斋全集》卷五十六)
虽然互相陌生 , 但朴渊一行三人就此在半岛居住下来 。 随着时间流逝 , 朴渊甚至娶了一位朝鲜女性为妻 , 并育有一儿一女 , 成为了“归化人” 。 他工于兵书 , 又制得一手精巧火炮 , 后被安排到大将具仁垕(1578-1658)麾下 。 1637年 , 朝鲜与清朝之间爆发丙子之役 , 朴渊的两位同伴Gijsbertz和Pieterz在战火中丧生 , 三人中只剩下了朴渊一人 。 1648年 , 朴渊在武科中及第 , 正式成为一名武官 。 次年 , 仁祖国王薨逝 , 孝宗国王即位后大举北伐政策 , 朴渊的火炮制作才能也有了用武之地:“为国效其能 , 遂传红夷炮之制 。 奇哉!”(《研斋稿》卷九)
朴渊|朴渊与哈梅尔:17世纪西洋人在朝鲜半岛的相遇
文章图片

铁制红夷炮(来源:韩国陆军博物馆)
朴渊与哈梅尔的相遇
1653年六月 , 时济州牧使李元镇(1594-1665)驰启曰:“有船一只 , 败于州南 , 搁于海岸 。 ……领兵往视之 , 则不知何国人 。 而船覆海中 , 生存者三十八人(实为36人) , 语音不通 , 文字亦异 。 ”他们碧眼高鼻 , 黄发短须 , 戴羊毛毡笠 , 穿高厚皮鞋 , 衣服俱为连扣 。 当时一位懂日本语的朝鲜官兵向他们问道:“尔是西洋吉利是段(即Christian)者乎?”只见他们面露喜色 , 答曰“耶耶” 。 见其似是“南蛮人” , 朝廷遂派遣朴渊前去一探究竟(《朝鲜孝宗实录》卷十一 , 孝宗四年八月戊辰) 。
这些生存者正是哈梅尔一行 。 哈梅尔于1630年出生于荷兰霍林赫姆市 , 1651年作为船上的炮手进入荷兰东印度公司位于巴达维亚的总部就职 。 两年后的6月18日 , 他乘坐“Sperwer”号商船从巴达维亚出发 , 7月16日到达台湾 。 短暂停留后 , 商船于8月2日再度起航 , 驶向日本长崎 。 不料途中遭遇台风 , 船只失去控制 , 最后在济州岛南部的龙头海岸附近触礁 。 事故中幸存下来的有36人 , 且皆有负伤 , 其余船员则葬身海中 。
龙头海岸位于现济州西归浦市安德面沙溪里 , 是由海底火山喷发后的凝灰岩堆积而成 , 沿岸有长600米、高20米的蜿蜒砂岩层崖壁;加之其背靠山房山 , 想要在这里被别人发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 幸运的是 , 哈梅尔他们两天后便被济州岛上的官兵发现了 。 之后一行人被带到了现济州市东门路一带安置——这里曾经是被流放到济州岛的光海君(1608-1623年在位)的谪所 。 之后一直到10月29日 , 哈梅尔和另外两名船员被济州牧使叫了出去 , 见到了一个高个红须的西洋面孔 。 这个人正是朴渊 。
朴渊|朴渊与哈梅尔:17世纪西洋人在朝鲜半岛的相遇
文章图片

龙头海岸一侧及山房山远景(笔者摄于2020年5月11日)
万里异国见到同胞 , 双方“言语淋漓 , 至于泣下沾襟” 。 哈梅尔问朴渊是哪里人、怎么到的朝鲜、目前住哪里、以何为生、又为何跑来济州岛等等 , 朴渊均一一作答 。 欣喜之余 , 哈梅尔等人提出想被送往日本的想法 , 而朴渊在给予安慰的同时 , 也告诉他们 , 即便见到了朝鲜的国王 , 也不要抱有过多期待 。 这无疑给哈梅尔等人泼了一盆冷水 。 用哈梅尔的话说 , “遇见能够翻译的人实在是欣喜 , 但这欣喜马上转为了悲伤”(《哈梅尔漂流记》) 。
19世纪上半叶刊行的朝鲜文人记录中 , 对当时这场对话有较为详细的描述:“蛮人等曰:‘我国商船 , 多往日本 , 若送我日本 , 可得归 。 ’延曰:‘日本独郎可朔其(长崎)开市 , 而商船例不得下陆 , 皆于舶上交易 。 且日本法 , 虽其国人 , 从他国漂还 , 辄杀之 。 况顷年 , 因邪罗宗门入朝鲜 , 朝鲜送于对马岛 , 岛主尽屠而夺其货 。 今送日本 , 必无全理 。 ’”(《研经斋全集》卷五十九)
不知这段描述是否有加工成分 , 当时的朴渊已年近六旬 , 按哈梅尔之言 , 朴渊一开始时几乎完全忘却了母语 , 在与哈梅尔等人对话近一个月后方才能够用生疏的荷兰语进行交流 , 可见朴渊代替朝鲜朝廷进行招抚时的力度之大 。 而这也让哈梅尔感觉到 , 眼前这个穿着朝鲜人服饰的红须大汉 , 已然少了很多“西洋”的味道 。
1654年五月末 , 哈梅尔等人乘坐四艘船离开济州岛前往汉阳 , 并于之后见到了孝宗国王 , 担任翻译的仍然是朴渊 。 果不其然 , 国王面对他们提出的前往日本的请求予以拒绝 , 并指出这不符合朝鲜的习惯 , 要求他们一直留在朝鲜 , 同时承诺会给予照顾 。 次日 , 哈梅尔等人便得到通知 , 他们亦被编入了国王的护卫队 , 即训练都监 。
朴渊|朴渊与哈梅尔:17世纪西洋人在朝鲜半岛的相遇
文章图片

位于山房山下的哈梅尔漂流纪念碑(笔者摄于2020年5月11日)
13年的“幽囚”生涯与逃亡
哈梅尔等人在训练都监的任务主要是担任兵器制造顾问 。 他们每月从朝廷领取约40千克的大米俸禄 , 同时还获得了各自的号牌(按:类似于身份证的木牌 , 其上刻有所持者的姓名、职业等信息) 。 朝鲜人对于这些西洋人十分好奇 , 常常将西洋人回家的路围得水泄不通 。 尽管如此 , 哈梅尔等人其实从未忘记故乡 , 一心希望离开 。
时至八月 , 清使来访 , 朝鲜当局为了不暴露哈梅尔等人的存在 , 将他们移送到了南汉山城并关了一个月 。 清使一直待到次年三月才离开;而这一回 , 哈梅尔一行人中的南北山和南二安二人按捺不住了 。 他们找借口溜出住所 , 直接堵到使节返程的路上 , 试图求救于清使 。 但由于语言不通 , 清使不得不将此告知朝鲜当局 。 结果朴渊又成为了担任翻译的角色 。 不过 , 当清使得知南北山等二人意图后 , “大惊 , 使本国(朝鲜)收系以待” 。 此次事件令朝鲜当局十分紧张 , 一方面行贿清使欲封其口 , 一方面立即将南北山等二人关押 , 其余人亦遭到严厉审问 。 史料记载 , 南北山最后在狱中“躁懑不食而死”(《朝鲜孝宗实录》卷十四 , 孝宗六年四月己卯) 。
1655年六月 , 清使再度来访 。 巧的是 , 就在这时 , 朴渊前来告知哈梅尔一行 , 说济州岛又出现了遭风漂来的荷兰人 , 要从哈梅尔等人当中挑出朝鲜语说得最好的三人前去支援 。 不知这是否是朝鲜当局的策略 , 但这次也的确没有发生类似事件 。 而问题是 , 清使对于上次事件也没有过问 , 这反而让朝鲜当局感到不安 。 1656年初 , 朝廷在几经商议后决定 , 将这些西洋人全部移送到全罗兵营 。
兵营生活持续了七年 。 这期间 , 朝鲜半岛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饥荒 , 粮食告急 , 一行人中也有人相继死去 , 只剩下22人 。 1663年二月 , 朝廷下令 , 将一行人分散安置到三个地方:12人去丽水 , 5人去顺天 , 5人去南原 。 哈梅尔则处于12人之列 , 最后到了丽水的左水营 。
朴渊|朴渊与哈梅尔:17世纪西洋人在朝鲜半岛的相遇
文章图片

哈梅尔灯塔 , 位于韩国全罗南道丽水市的哈梅尔水边公园(笔者摄于2019年7月15日)
左水营的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 , 不同的兵使对待他们的态度不一 。 而最近一次兵使的严苛使唤 , 也加速了哈梅尔等人逃离的决定 。 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左水营的周边地理信息 , 包括与航行有关的潮流、季风、海礁等情报;又通过一位经常去他们家喝酒聊天的朝鲜友人欲购买船只 。 但当卖主得知买主是哈梅尔时 , 一度中断交易 , 表示不愿承担风险 。 不过 , 在两倍价格的诱惑下 , 卖主最终点了头 。 同时 , 在准备各种船上必需品时 , 朴渊此前关于日本的警告又响起在他们耳畔 。 为以防万一 , 他们又准备了一面象征荷兰的旗帜 。 9月4日晚 , 为了不引起怀疑 , 哈梅尔等8人假装饮酒纵乐 , 一边又悄悄地将所有物品装载到船上 。 待天色暗后 , 他们翻过围墙跳上小船 , 借着海风与洋流 , 消失在了茫茫洋面之上 。
朴渊与哈梅尔的缘分就此结束 。 二人虽然都来自荷兰 , 都借着意外漂流而到了朝鲜 , 但命运却让二人走向了不同方向 。 哈梅尔逃出后顺利到达了长崎 , 最终在1668年回到故国;而朴渊则一直留在了朝鲜 。 朴渊后来的动向并不清楚 , 只知其子孙也被编入了训练都监的军籍 。 但这二人命运般的相遇 , 时至今日同样令人津津乐道 。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