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徐和谊为北汽带来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二 )


徐和谊在任期内开启了北京牌越野车的复兴 , 推出BJ40、BJ80等多款硬派越野车型 , 填补自主品牌在该细分市场的空白 。 2019年1月 , 北汽集团越野车事业部升级为研产销独立运作的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 更明确了其打造中国第一越野车品牌的目标 。
整车之外 , 北汽集团在2008年成立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下辖汽车零部件企业几十家 , 包括独资和与全球零部件巨头的合资企业 , 业务涵盖五大系统的汽车零部件 , 为20多家大型主机厂配套 , 建立了强大的零部件体系 。
北汽鹏龙、北汽产投、华夏出行、北京通用航空、北汽兴东方等公司让北汽集团的战略布局延伸到服务贸易、产业投资、出行服务、通用航空、现代农业装备等领域 , 而且绝大多数收益超过想象 。
除了以上这些 , 徐和谊对北汽集团更大的贡献在于集团一体化 , 在于明确定义了我们今日所说的“北汽”究竟代表什么实体 。
汽车|徐和谊为北汽带来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文章图片
徐和谊初入北汽时 , 行业里虽然也有“北汽”这个简称 , 但要确切地说出“北汽”的公司组成和结构 , 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
北汽当时的构成、与子公司结构关系可以大略梳理如下:集团主要由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北汽控股)和北京汽车投资公司(北汽投资)两大公司构成 , 可以视作兄弟关系 , 北汽控股拥有北汽投资41.58%股份 。
北汽投资拥有合资公司北京现代50%股份 , 所以实际上 , 北汽控股对北京现代是间接控股 。
北汽控股当时只拥有北汽福田3.94%股份 , 而北汽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北京汽车摩托车联合制造公司(北汽摩)拥有北汽福田32%股份 , 北汽福田的实际控制权在其总经理王金玉手中 。
继承了当年“北京汽车制造厂”金字招牌的是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北汽有限) , 北汽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北汽摩占其33.33%股份 , 民营企业北汽装配厂占66.67%股份 , 掌握实际控制权 , 北汽对其没有实际话语权 。
旗下企业关系如此错综复杂 , 缺乏一个能够提纲挈领、统领全全军的角色 , 北汽大家庭各自为政、不相往来的状况可想而知 。 此外 , 旗下还有众多汽车相关产业 , 大多经营不善、濒临倒闭 , 成为沉重的历史包袱 。
汽车|徐和谊为北汽带来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文章图片
徐和谊对北汽历史性的贡献是对旗下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合梳理 。 2006年12月 , 北汽控股与中国信达资产公司北京办事处达成债务重组战略合作 。 2007年4月 , 北汽控股注资3100万元成立北京汽车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处置金融债务 。 制动泵厂破产、华安阳光等19家企业分批划入北汽资产经营管理公司 , 此举分流安置职工近5000人 , 处置金融债务17亿元 , 节省财务费用22亿元 , 每年减少亏损4.5亿元 , 扫除了北汽前进的最大障碍 。
此前北汽系公司各自为政 , 一盘散沙 , 加强对旗下公司的控制力是另一项紧迫工作 。 2008年1月 , 通过北汽摩的股权划拨 , 北汽控股拥有了北汽福田36.4%股份 , 成为控股股东 。 同样通过北汽摩股权划拨和增资重组 , 北汽控股直接拥有了北汽有限33.33%股份 , 成为其最大股东 。
2010年9月28日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 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北汽股份的成立把整个北汽乘用车的业务都放到了一个公司框架内 , 乘用车平台从业务上整合到一起 , 同时引入5个外部股东 , 扩展了融资渠道 , 为2014年在香港上市打下基础 。
北汽控股更名北汽集团则是在对旗下企业理顺管理权后突出集团化的外在表现 。 至此 , 一个此前组织松散、架构混乱、各自为战、只顶着一个“北汽”帽子的庞大企业群被改编为一艘航空母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