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一见则喜”的“致富菇

【中国西藏网|“一见则喜”的“致富菇】中国西藏网讯 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谢通门县 , 藏语意为“一见则喜” 。 这是一个典型的半农半牧县 , 县域东西部间、高低海拔间、农牧区间自然环境差异大 , “十三五”初 , 这里的贫困发生率高达23% 。
如何让当地群众摘掉贫困帽子 , 是县政府和援藏工作队一直思考的问题 。 在黑龙江省的援助下 , 当地因地制宜实施了以“珠峰一见则喜”品牌为代表的扶贫产业 , 探索“园区+企业+合作社+农户”机制 , 走产业促脱贫的道路 。 2019年 , 谢通门县实现全县脱贫摘帽 。
2017年 , 日喀则市珠峰一见则喜生物科技示范园区开工建设 , 探索在谢通门县生产食用菌 。
高寒干燥、没有经验 , 如何才能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食用菌?建成投产以来 , 园区不断加强科研技术支撑 , 多次试错后攻破技术难关 , 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培育生产平菇、香菇、金针菇、金耳、银耳、杏鲍菇等10余种菌菇 。
中国西藏网|“一见则喜”的“致富菇图为日喀则市珠峰一见则喜生物科技示范园区装袋车间里工人正在装袋 摄影:王媛媛
中国西藏网|“一见则喜”的“致富菇图为日喀则市珠峰一见则喜生物科技示范园区培育生产的杏鲍菇 摄影:王媛媛
中国西藏网|“一见则喜”的“致富菇图为日喀则市珠峰一见则喜生物科技示范园区出菇棚里工人正在采摘金耳 摄影:王媛媛
中国西藏网|“一见则喜”的“致富菇图为日喀则市珠峰一见则喜生物科技示范园区包装车间里工人正在包装杏鲍菇 摄影:王媛媛
突破技术瓶颈后 , 为了让当地群众受益 , 园区开始挨家挨户推广试种食用菌 。 在距离园区不到2公里的达那答乡政府新区易地扶贫搬迁点 , 31户人家户户都有温室大棚 , 种植食用菌 。
2019年4月 , 从谢通门县达那答乡顶嘎村搬迁至此后 , 63岁的顿珠旺姆开始种植食用菌 。 18平方米的温室大棚由政府出资1100元统一搭建 , 菌棒由园区发放 , 食用菌也由他们收购 。 过去的1年 , 家门口温室大棚里的平菇为她带来了2000多元的收入 。
易地扶贫搬迁点里 , 尼玛普赤也在种植食用菌 。 500包菌棒整齐摆放在温室大棚的铁架子上 , 角落里放着浇水用的桶和瓢 。 “每天早中晚都要浇水 , 每隔1天就能摘1次平菇 。 ”同顿珠旺姆一样 , 尼玛普赤去年也为家庭增收了2000元 。
她的丈夫次仁罗布还在园区工作 , 一个月工资有4000元 。 从原来下雨天担心房子漏雨到入住新居 , 从以前靠种地和外出打工为生到家门口上班 , 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
中国西藏网|“一见则喜”的“致富菇图为达那答乡政府新区易地扶贫搬迁点居民顿珠旺姆在自家温室大棚里采摘平菇 摄影:王媛媛
中国西藏网|“一见则喜”的“致富菇图为达那答乡政府新区易地扶贫搬迁点居民尼玛普赤在自家门前 摄影:王媛媛
据悉 , 2020年上半年 , 园区累计生产各类食用菌700余吨 , 向当地群众发放菌棒7万余包 , 实现销售额1565万元 。 目前 , 园区累计实现劳务带动196人 , 人均年增收4.2万元 。 产业带动833户当地群众参与家庭温室大棚种植食用菌 , 实现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 经过几年的探索 , 园区已成为西藏自治区食用菌生产领域的“龙头企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