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电视剧“她时代”,不看豪宅不看爱马仕,要看把她们“打回现实”

:原题为_上观新闻|电视剧“她时代”,不看豪宅不看爱马仕,要看把她们“打回现实”。
摘要:女性群像剧
上观新闻|电视剧“她时代”,不看豪宅不看爱马仕,要看把她们“打回现实”
文章图片
如今的文娱消费市场已经进入“她时代” 。 相应地 , 为女性量身定制 , 以女性的情感体验、心理诉求为鹄的文娱产品大量出现 。 女性群像剧成为其中一道夺目的风景线 。 它以女性为主人公 , 从女性视角出发 , 围绕女性的生活、工作、情感、社交等话题展开叙事 。 近来 , 女性群像剧《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相继播出 , 引发大量关注与讨论 。
有人设 , 也有“圆形人物”
人设是女性群像戏的第一个关键词 。 女性群像剧往往会以几个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个性的女性为主人公 , 将她们作为广大女性同胞的典型样本 , 以期以个性反映普遍 , 获得更多女性观众的共鸣 。 就像《二十不惑》中 , 主人公里有实习小白、有敢为人先的美妆博主、有二次元的佛系宅女、有无忧无虑的饭圈女孩;《三十而已》中 , 有辛苦打拼的“沪漂”、有主内又主外的全职太太、有缺乏主见的“便利帖女孩”……女性观众多多少少会在她们身上看到自己的身影 。
人设是剧本创作中很常见的概念 , 只不过在过往 , 我们把人设称作为“人物设计” 。 编剧在创作一个人物时 , 首先会对人物进行设计 , 让人物成为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 , 既与时俱进 , 也具备强烈的现实感和真实感 。 比如《三十而已》中 , 王漫妮的职业是奢侈品店职员 , 顾佳与丈夫开的是烟花设计公司 , 算是较为新颖的人物职业设计 。 同时 , 以前一说到全职太太 , 观众想到的都是《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或《回家的诱惑》中的林品如 , 顾佳则是全新类型的全职太太 , 她虽然没在公司上班 , 但丝毫不影响她是一个独立女性 。 这是人物个性设计推陈出新的体现 。
也有一些女性群像剧的人设被观众诟病 。 症结在于 , 人设是“一类人” , 是种种标签和概念的集合体 , 是刻板印象的反射 , 不具备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特殊性 。 套用英国小说家E·M·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的说法 , 当人设是“一类人”时 , 他是扁平人物 , 是某个概念或意念的化身;只有当人设是“一个人”时 , 他才是圆形人物 , 具备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 。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获得好评 , 就在于几个主人公属于“圆形人物” 。 剧集没有一味美化主人公 , 而是把她们“打回现实” , 让她们具备普通人的犹疑、脆弱、虚荣、侥幸 。 比如姜小果在转正关键期的委曲求全;王漫妮虽然同情买下百万珠宝的太太的遭遇 , 但利己的本能压过了同情心……正是这些让人物看上去不那么完美的细节 , 让人物具备了普通人的体温 , 而不只是人物的模子 。
有话题 , 也能落到实处
【上观新闻|电视剧“她时代”,不看豪宅不看爱马仕,要看把她们“打回现实”】女性群像剧也多是话题剧 , 剧中充斥着成年女性在家庭、生活、工作与情感上可能碰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自打播出后 , 热搜也没停过 。 全职太太算不算独立女性、怎么看待“精致穷”等话题 , 引发一波又一波的讨论 , 让剧集保持了网络热度 。
话题剧有其合理之处 。 就像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张国涛谈到的 , “平淡细腻的叙事风格与真实平凡的人物设定 , 很难像情节激烈、人设出挑的宫廷剧一样充分借力明星效应 。 其在即时娱乐话题的激发、收视点击量的拉动方面也显出弱势” 。 在新媒体时代 , 作品的话题性越强就越容易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关注和讨论 。 很多电视剧为了“出圈” , 就在话题上做文章 , 以期形成广泛的社会讨论 , 并带动剧集走红 。
但有些话题剧也存在一些问题 。 尤其刺眼的是 , 话题先行、话题至上 , 为了话题刻意制造冲突、夸大冲突、渲染冲突 , 在情节设置上盲目追求刺激性、猎奇性 , 导致人物浮夸、逻辑漏洞百出 , 最终损害了剧情的真实感 。 比如有些剧集一写到原生家庭 , 就是“吸血鬼父母”+“重男轻女”的套路 , 极品父母成为恶的化身 , 借此挑逗观众情绪 , 引发观众愤慨 。 热度虽然有了 , 但其强化的只是观众对于原生家庭的“怨恨”情绪 , 根本无助于对此问题的思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