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谈历史|建安七子中四人染病而亡,东汉末年大规模瘟疫

【逸仙谈历史|建安七子中四人染病而亡,东汉末年大规模瘟疫】在中国历史上曾经爆发过三次大规模的瘟疫 , 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东汉末年 。
逸仙谈历史|建安七子中四人染病而亡,东汉末年大规模瘟疫
文章图片
当时 , 东汉王朝的各级地方官不断接到大量的病例报告 , 有的村庄甚至几乎全部死亡 。 地方官不敢怠慢 , 赶紧将这些情况上报朝廷 。 但是令他们失望的是 , 这时的朝廷却正陷入腐败和混乱之中 , 对老百姓的生死根本无暇顾及 。 结果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治 , 瘟疫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
逸仙谈历史|建安七子中四人染病而亡,东汉末年大规模瘟疫
文章图片
这次大瘟疫 , 当时人通称其为“伤寒” 。 有关史料记载 , 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为:由动物(马牛羊等)作为病毒宿主传播 , 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发病急猛 , 死亡率很高;患者往往会高热致喘 , 气绝而死;有些患者又血斑瘀块 。 在瘟疫来临的初期 , 面对可怕的瘟疫 , 人们几乎是束手无策 , 只能在绝望中等待死亡 。
逸仙谈历史|建安七子中四人染病而亡,东汉末年大规模瘟疫
文章图片
在曾经繁华的中原地区 , 一度出现了这样的惨状:“家家有位尸之痛 , 室室有号泣之哀 , 或阖门而殪 , 或覆族而丧 。 ”(曹植《说疫气》)而当时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 , 也曾悲痛地回忆道 , 他的家族本来人口众多 , 达两百余人口 , 但在不到十年的瘟疫流行期间 , 竟有三分之二的人口死去了 , 而其中又有七成是死于伤寒 。
逸仙谈历史|建安七子中四人染病而亡,东汉末年大规模瘟疫
文章图片
即使那些一向养尊处的上层人士也难逃厄运 。 著名的“建安七子”就是很好的例子 。 所谓“建安七子” , 是指东汉末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 , 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 当曹丕还未称帝 , 与“建安七子”中的好几位诗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 不幸的是 , 在建安二十二年中原地区的大瘟疫中 , “建安七子”中竟有四人染病而死 , 他们是徐干、陈琳、应玚、刘桢 。 眼看着好友一个个死去 , 曹丕后来沉痛地回忆道:“昔年疾疫 , 亲故多摧其灾 。 徐、陈、应、刘一时俱逝 , 痛可言邪!……谓百年已分 , 长共相保 , 何图数年之间 , 零落略尽 , 言之伤心” 。
逸仙谈历史|建安七子中四人染病而亡,东汉末年大规模瘟疫
文章图片
另一位历史学家裴松之就曾说 , 这场瘟疫“自中原酷乱 , 至于建安 , 数十年间生民殆尽 。 比至小康 , 皆百死之余耳” 。 而据《晋书》的记载 , 甚至在咸宁元年(公元275年)十二月 , 都还时有发生 , “是月大疫 , 洛阳死者大半” 。
逸仙谈历史|建安七子中四人染病而亡,东汉末年大规模瘟疫
文章图片
在经历了长期的大规模瘟疫后 , 中国的人口大量死亡 。 根据古代较为权威的官方记载 , 瘟疫爆发前的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时 , 全国人口为5650万 , 而在经历了大规模的瘟疫 , 仅仅八十年后的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时 , 全国人口仅存1600余万 , 竟然锐减达四分之三 。 而在瘟疫最剧烈的中原地区 , 到三国末年 , 其人口仅及汉代的十分之一 。 虽然当时的战争和灾荒也是造成人口减少的重要原因 , 但瘟疫所带来的这种损失仍是触目惊心的 。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 , 我们一起来讨论 , 分享自己的观点 , 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