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沉寂七年的“彭浦夜市”换了个面貌升级重生,“彭浦第一炸”也回来了( 二 )


上观新闻|沉寂七年的“彭浦夜市”换了个面貌升级重生,“彭浦第一炸”也回来了临汾路上的各色小店生意红火 。 张驰摄
临汾路与闻喜路一带的街区面貌 , 这几年也焕然一新 。 两条道路都不宽 , 但人车规划井然有序 , 人行道上干净整洁 , 没有机非隔离栏 , 沿街还增加了不少绿化 , 店铺被装饰得挺漂亮 , 连店招店牌也都经过一轮精心设计 。 不少居民称其中的临汾路为“小南京路” , 喜欢吃好晚饭后在路上兜兜转转 。 “街区看着很养眼 , 买东西很方便 , 基本上吃穿用度都能在这一带解决 。 ”
【昔】
家中电视盖不过外面吵闹 , 8条公交线被迫临时改道
直到今天 , 提起夜市 , 很多上海人的第一反应还是“彭浦夜市” 。 早在2004年 , 彭浦新村的马路摊贩由零散的小商品摊头起家 , 2010年发展成为上海北部最大地摊集聚区 , 集中于临汾路、闻喜路一带 。
“临汾路以卖小商品为主 , 闻喜路以卖烧烤、油炸小吃为主 。 ”街道城管中队负责人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 , 除了原有的沿街商户 , 来自上海各个区的商贩当年都慕名而来 , 从沿街设摊慢慢摆到了马路中央 , 临汾路、闻喜路两条马路的设摊最多有2公里多长 , 高峰时期流动设摊数量有上千家 。
上观新闻|沉寂七年的“彭浦夜市”换了个面貌升级重生,“彭浦第一炸”也回来了图片截取自2013年12月解放日报
上观新闻|沉寂七年的“彭浦夜市”换了个面貌升级重生,“彭浦第一炸”也回来了图片截取自2014年1月解放日报
摊位多 , 人也跟着多起来 , 很多消费者“慕名而来” , 特别是一到周末的晚上 , 两条路上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 。 “彭浦第一炸”就是在2011年前后火起来的 , 当时店铺门口摆上七八个桌子 , 消费者就坐在门外 , 顾小香与店员就在店内炸 。 后来 , 电视台的美食频道来采访了顾小青 , “彭浦第一炸”一下就红了 , 不少夜市中的摊贩都开始学她家经营炸鸡腿 。 “当时生意太好了 , 经常门口排几十米的长队 , 我们五个人都炸不过来 。 那时候 , 一到生意最好的周末 , 我就发愁;看到消费者来了 , 我也发愁 。 ”顾小香说 。
红火的“彭浦夜市”却带来了大量治理问题:街面垃圾激增 , 浓烟、噪音严重 , 周围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 。
顾小香还记得 , 当时自己的店铺是无证无照经营 , 租赁的房屋不符合食品经营的要求 。 楼上就是居民家 , 店内连个排风扇都没有 , 每天炸鸡的烟熏往外冒 , 楼上人家都不敢往窗外晾晒衣服 。 周边居民经常到相关部门投诉她 , 自己吃了不少罚单 。 87岁的居民韩秀华当时住在该路段上一幢沿街房的4楼 。 油烟呛人、街区脏乱的苦头 , 她都吃过;但让她印象最深的是夜市的嘈杂 。 每天 , 夜市都吵到半夜 , 不仅影响她的正常休息 , 她想看个电视都看不成 , 因为“电视的声音盖不过外面的吵闹声” 。
“彭浦夜市”还影响到了城市的运行 。 摊贩车辆、就餐人群的车辆 , 将本来不宽的马路堵得水泄不通 , 一度8条途径周边的公交线路 , 不得不在晚上8时到次日凌晨2时更改行进路线 。
为确保居民基本生产生活需求 , 2013年11月 , 上海市有关部门与静安区对“彭浦夜市”进行了整治 , 不再准许占道经营 , 将部分摊贩引导到其他场所进行合法合规经营 。
“‘彭浦夜市’时店铺的环境太差了 , 连我都不想回到过去 。 ”靠着“彭浦夜市”起家的顾小香说 , 那时候 , 他们在厨房里的油锅边站一会 , 地上就一滩水 , 那是顺着裤脚留下的汗 。 原来“彭浦第一炸”是夫妻老婆店 , 夫妻两个人都在店里煎炸 , 但在“彭浦夜市”被整治后 , 她的丈夫说什么也不肯出来干了 , 因为身体吃不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