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明成化三秋杯:斗彩瓷器中的瑰宝
文章图片
谈及成化斗彩瓷,一般映入脑海的就是鸡缸杯,天字罐。其实鸡缸杯也好,天字罐也罢,它们存世量还不算太少,鸡缸杯在故宫就有20多件,台北故宫也有收藏。成化斗彩中最为珍罕的是三秋杯,全世界也是寥寥无几,比鸡缸杯还要珍贵,堪称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文章图片
该明成化斗彩三秋杯,高4.5cm,口径7.8cm,足径2.5cm,釉色青中泛灰,胎薄如蝉翼,成化斗彩的轻薄是出了名的。杯上绘有山石、兰花、菊花、芍药花、四只蝴蝶在花冠蹁跹起舞,栩栩如生。最为特别的是,菊花的花瓣上所施的紫色彩釉色虽艳丽但表面浓而无光,色如赤铁,这恰恰是成化斗彩独一无二的特征,后世数朝仿成化斗彩只紫彩一处无法仿效,行内把这种紫彩叫“姹紫”,实际也就是“差紫”。
文章图片
孙瀛洲对姹紫的描述是“烧造时差异的色疵”,说白了就是工艺不到,估计当时的工匠对紫色的配料与烧造没完全掌握才烧成这样,后来的工艺水平提高了,反而摸不清当年的“差紫”,是怎么“差”出来的!后世无法仿出成化斗彩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胎土。当年斗彩是用景德镇的麻仓土烧制而成,胎体形成一种特有的牙黄色,这种原料到成化以后的弘治初年就已用绝了,人们只能望瓷兴叹了!
文章图片
三秋杯的底款就是大名鼎鼎的“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柔中含刚,遒劲有力,给人一种宁拙勿巧、以拙取胜之感,显得十分随性、稚拙,乍看起来,犹如孩童所写,故又被称作“婴儿体”。有人认为它是成化帝亲笔书写,根据就是这个款识风格在所有成化器上都如出一辙。孙瀛洲先生曾编成六句歌诀来辨识此款:“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倒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应悟,成字三点头肩腰。”可见书写者之洒脱不羁、信手拈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杯上以或淡雅或浓艳的色彩描绘了秋天的乡居花蝶野景,纹饰绘画线条简练,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充满自然气息和生活情趣。因为历时三个月的秋季又有“三秋”的说法,故此杯被赋予“三秋杯”的雅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 瓷器|明成化三秋杯:斗彩瓷器中的瑰宝】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
- Google|Google 首次完成化学反应的量子模拟
- 消息资讯|厨电市场低开高走 集成化场景化开启“新厨房”时代
- 玉米|全省450万台套农机助“三秋” 加大花生和玉米机收推广力度
- |张新成化身贵公子拍大片 戴金边眼镜显斯文气质
- 成就|百年前,英国人自认聪明,用英国土狗换瓷器,却成就一代中华名犬
- 200件精美搪瓷器物!光明区“搪瓷器物”收藏展开启
- 集成|中国厨电进入集成化时代,方太发布集成烹饪中心Ⅱ代
- 甲壳虫|52岁伊能静晒照炫豪宅,家装品味高级,满墙都是贵重瓷器!
- 主题纹饰|元明清瓷器不同时期的云纹有什么特征
- 瓷器|歹徒入室抢劫忠犬护主赶走歹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