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烈火烹饪”下的中国式“人造肉”( 二 )


人造肉|“烈火烹饪”下的中国式“人造肉”
文章图片
这为人造肉企业发展提供良好契机 。不过,吕中茗也坦言,“背后的挑战也很大” 。
正因为人造肉与素食产品的本质区别,首当其冲的则是技术研发等难题,其次还有消费者的接受度问题,加之,中国消费层次差异化明显,肉类需求还将持续走高,保护动物和环境、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等还处于初期阶段,国内人造肉之路并不好走 。
“尽管在早期非常有难度,但我们也看到了这个机会”,吕中茗希望先入场占据先发优势,通过产品创新去引领市场 。
中国式人造肉的“成长逻辑”
2019年以来,国内涌现出大批人造肉初创企业,其中以珍肉和星期零最为有名 。尽管市场还处于早起阶段,但已经有分化的迹象 。
“我们的品牌定位是中式植物肉引领者”,吕中茗告诉「DoNews」,美国人造肉产品主要以人造汉堡为主,而中国的饮食结构更丰富,可以拥有更多本土化的创新产品 。
去年中秋节期间,珍肉与上海老字号品牌老大房合作,推出第一块“植物鲜肉月饼” 。除月饼之外,珍肉也曾上线适用于川渝火锅场景的“植物小酥肉”和社交美食爆品“植物小龙虾”,此外,即将上市的还有“植物肉排”和“珍味XO肉酱” 。
人造肉|“烈火烹饪”下的中国式“人造肉”
文章图片
产品研发层面,吕中茗表示目前珍肉通过合作形式,已经成立了专门针对植物基和细胞基的替代蛋白研究院 。对于起步阶段的创业公司而言,自己设立研究团队,往往需要很高门槛 。
背靠外部研发团队,是目前人造肉比较常见做法 。相关资料显示,星期零的产品研发则是与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李健博士进行合作 。
在供应链层面,目前中国人造肉品牌也主要通过合作方式来完成 。
天风证券的相关研究显示,目前中国传统素肉企业,只有三家真正涉及人造肉产品,分别是宁波素莲食品、深圳齐善食品和江苏鸿昶食品,成立时间均超过10年 。
珍肉选择的合作方为齐善,“我们选择这种历史更悠久,管理更完善的企业去合作,其实是为了稳定的产品质量保证”,吕中茗如是说道 。
据了解,齐善在欧洲市场上卖了10年传统豆制素食,因被当地代理商的需求倒逼,在2003年就开发出了植物蛋白肉类产品 。此外这家公司在18年通过沃尔玛供应商资格审查,共同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植物肉产品 。
据了解,星期零的原材料则来自于鸿昶,而此前也有相关报道表示,鸿昶将入股星期零 。
渠道方面,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等美国人造肉领域比较领先的公司经验显示,线下餐饮渠道是人造肉当前阶段的一个重要支点 。
可以看出,包括珍肉在内的中国人造肉企业,也在往这个方向尝试 。但与国外不同的是,中国的餐饮行业复杂而丰富,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变得至关重要 。
珍肉的推广渠道目前主要聚焦火锅品类 。吕中茗认为,“火锅是中国餐饮的第一大品类,在这个背后有很多知名的连锁品牌,他们对于肉食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
美团点评与餐饮老板内参共同发布的《中国餐饮报告2019》显示,火锅已成为中式正餐市场占比最大的品类,2020年火锅市场规模预计会突破7000亿 。
从星期零披露的相关信息来看,目前暂未专注于餐饮某一品类,主要通过与喜茶、奈雪的茶、棒约翰等知名餐饮品牌来进行推广,涉及新式茶饮、网红餐厅、中式快餐、西式餐饮等多个品类 。
尽管披着舶来品的外衣,中国的人造肉企业在借鉴外国经验同时,闯出了一条本土化特色之路 。
中国式人造肉的“制胜关键”
传统行业的创新可以有多种,但最具颠覆性的往往是技术 。
与造车新势力相似,中国人造肉最坚实的壁垒是技术水平,也正因此其也在经历着无法逃避的颠簸起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