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战役证明可怕道理,国军仅拉开20公里距离,粟裕就能分割围歼( 二 )


基层官兵 , 大多数期望结束快速行军 , 跟国军主力硬碰硬地打一仗 , 改变被动局面 。
而中高层将领大多持反对意见 , 他们知道中央有命令 , 部队减员也比较严重 , 实力有下降 , 同时部队处于全速行进状态中 , 此时突然改变状态与敌军主力作战 , 极有可能会出现不利情况 。
三、急停跳投有多难?
中高层将领担忧的 , 也正是粟裕所担心的 。
华野不怕打硬仗 , 怕打无准备之仗 , 特别是在仓促之下转换状态的战斗 。
一般来说 , 军队的状态可以分为驻扎、防御、进攻、行军、撤退等 , 当然 , 每种状态还可以细分为许多子状态 。
每种状态有各自的特点 。
华野现在所处的行军状态 , 意味着没有防护手段 , 没有既设阵地可以依托 , 没有系统的侦察情报支撑 , 没有完善的火力保障 。
|郓城战役证明可怕道理,国军仅拉开20公里距离,粟裕就能分割围歼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而这些要求 , 都是进攻状态所必需的 。华野现在从行军状态转入进攻 , 思想还不够统一 。
强行转换状态 , 会因为准备不充分而陷入困境甚至绝境 。
几个月前的孟良崮战役 , 整编74师已经提供了反面教训 。当时整74师是处于搜索进攻状态 , 被华野主力包围后 , 贸然转入就地固守状态 。
张灵甫如果一开始就抱定突围的决心 , 3万多精锐兵力在华野包围尚未完成时 , 是可以撤出来的 。但他过度迷信自己部队的素质 , 从行军状态来了个急停跳投 , 在孟良崮一带进行了不是很成熟的防御作战 。结果因为阵地条件差 , 防守状态并没有建立起来 , 结果被华野击破 。
现在的华野肯定不能重蹈覆辙 。当前的仗 , 打肯定是要打的 , 但怎么打呢?粟裕曾向中央提供了两个作战方案:
第一 , 全军南渡黄河后 , 进行短暂的休整 , 补充弹药 , 统一思想 , 然后再与敌作战 。好处是部队能够稍事恢复 , 缺点是不能迅速完成吸引国军南线主力任务 。
第二 , 渡黄河 , 立即转入进攻作战 , 吸引国军一部 , 围歼之 , 使敌诸部不敢追击 , 而后牵制吸引南线之敌 。
中央迅速回电 , 采用第二方案为佳 。
粟裕也进一步坚定了决心 , 迅速给全军传达了命令 , 并要求各纵队立即渡河 , 而后在渡河点三四十公野范围内 , 选择阵地 , 作好围歼敌一部兵力的准备 。
四、全歼五十七师
粟裕坚信华野能够完成任务 。
那么华野能完成状态转换吗?
还真成了 。
当时华野西进兵团虽然疲于奔命 , 但七个多纵队兵力相对集中 , 对敌军七八万人有力量上的优势 。
同时 , 经过加强侦察 , 粟裕已判断出敌三个整编师互相拉开了空档 , 具备歼其一部的条件 。
而在进攻区域上 , 渡河点附近的郓城县沙土集镇 , 具备较好的作战条件 , 利用附近的河流沼泽 , 可以设置阻援阵地 , 将整五师等部队隔离开来 。
作战决心定下之后 , 华野西进兵团各纵队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 , 以极大的牺牲精神和高度的执行力 , 全速渡河 , 隐蔽集结到沙土集一带 。
在歼敌对象的选择上 , 粟裕确定了先打较弱的五十七师 。该师在苏中时曾被粟裕歼其大部 , 后来系重建加强而来 , 在士气上较怯 。
五十七师起初不敢过分逼近粟裕 , 但在第五师邱清泉的鼓励下 , 该师师长段霖茂也渐渐胆大起来 。
9月初 , 五十七师为了积极表现 , 给南京留下一个好印象 , 已经抢在第五师前面 , 逼近郓城 , 与第五师拉开了二十公里的距离 。
|郓城战役证明可怕道理,国军仅拉开20公里距离,粟裕就能分割围歼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十纵司令员宋时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