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美式刷墙法 vs 中式打桩法,一颗土豆引发的中美作业对比( 二 )
文章图片
听他的语气,好像在说:“我不认为我写的东西有什么了不起啊。”
我又一次不得不承认:不是孩子想像力太发达,而是我们大人想像力太贫乏!
2
美国娃的作业是立体的
文章图片
因为土豆作业比较累人,我突然开始格外关注起儿子的作业来,这一仔细观察,我发现,美国孩子的作业还真是大有学问的。
比如,他们不光有书面的数学作业和拼写作业(这类作业是如此简单),还有不少实践类作业——
秋天到了,老师会要求孩子们在院子里或者公园里捡树叶和坚果,拼成一幅画,再根据这幅画写一段故事(所以我们每次出去玩,孩子们的小口袋里总是被石头树叶和坚果塞得满满的);
上课讲了石头的分类,孩子回家就要捡三块不同的石头,然后通过描写它们的形状、颜色、硬度等特点,让家长或者朋友猜出他描述的是哪一块石头(又是“捡破烂”);
文章图片
▲五颜六色的作业
我还突然想起来,有一天,儿子让我蒙上他的眼睛,然后牵着他到各个房间去走一圈,他说那天的实践项目是“看不见东西的感觉”;
另外有一天,他把厨房里的八角、桂皮、辣椒、胡椒粉统统翻出来,放在不同的杯子里闻,接着写了一个类似嗅觉报告的文章;
还有一段日子,儿子回家就跳绳、跑步,运动完让我给他测量脉搏,然后他认真地记在一张纸上……
很多时候,我以为他在瞎玩,在自己胡闹,原来,他都在认真地完成自己的作业啊!
这样的作业,和我们小时候动不动“把错题修改10遍,抄写单词100遍,抄写汉字100遍”,是多么的不同啊。
这样的作业完全没有把孩子束缚在枯燥的书本里,没有把孩子禁锢在平面的数字和单词和公式里,而且还迎合了孩子爱运动爱探索的天性。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作业多数完全是靠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的,如果不是“土豆作业”需要我开车带孩子去超市,陪着他逛一逛,我可能完全就不知道有这样一项作业存在!
3
“项目学习法”
文章图片
那天和“爸爸真棒”编辑部的伙伴们聊起儿子的作业,我们知识渊博的杨捷老师说——
“这就是欧美教育界一直倡导的‘项目学习法’,把每个知识点作为一个项目,学习和这个点有关的各种内容,最后把所有的知识织成一张立体网络……其实在德国,孩子们的作业也是类似的形式。”
可不是!就拿儿子的土豆作业来说吧。“土豆”就是一个知识点,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了土豆的形状、土豆的产地、听了土豆的历史、土豆的童话……
然后,他们就去现实生活中寻找土豆,土豆的产品、土豆的用途……这可比单单看着土豆的图片和文字有趣多了!
顺便还编个故事发挥了一把想像力!
更棒的是,在实践中,他们还获得了许多额外的知识。比如,我儿子就了解了——
超市商品的大概分类:生鲜蔬菜、冷冻食品、饼干零食……
各种他喜欢的零食的价格(对,他时常走神去看其他好吃的东西);
食物配方表在哪里,怎么看;
一堆稀奇古怪的食品添加物名称;
土豆放时间久了会发芽,发芽了的土豆不能吃,但是土豆芽很有趣;
……
我们“爸爸真棒”最擅长和各界教育专家聊天儿的C妈说:“上次我和一位学贯中西的清华爸爸聊天儿,他提出的一个观点很有趣,他说——
咱们中国孩子的学习像打桩,一个个知识点深入地学下去,比较孤立,但基础扎实;而欧美孩子的学习像刷墙,一个知识点带出一个知识面,今天刷一遍,明天刷一遍……看上去比较肤浅,但他们的眼界非常开阔,想像力更加丰富。”
而我在想,“打桩学习法”和“刷墙学习法”各有各的好处,但说到适用,可能打桩法更加适用于高年级的学生,而对小学生这个群体来说,还是生动有趣的“刷墙”更符合他们的特点吧。
再说一个趣事,我的女儿,比她哥哥小两岁,她看到哥哥的作业,十分羡慕十分嫉妒,她转身拿了一个柠檬,学着哥哥的样子做了一个“柠檬超人”,接着,她也给自己的“柠檬超人”编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整整三页。
【 中美|美式刷墙法 vs 中式打桩法,一颗土豆引发的中美作业对比】我想,如果一个作业,能够得到孩子们由衷的喜欢,应该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吧。
推荐阅读
- IMF前中国部主管:中美“脱钩”言之过早
- 郑永年谈中美“脱钩论”:中国不跟美国比谁更封闭,而是更开放
- 新华国际时评:强推美开行行长人选 美式霸权何时休
- 中美关系|历史不容篡改——正确看待和妥善处理中美关系③
- 特朗普称若当选会把美国业务从中国迁回 外交部:中美关系合则两利 斗则俱伤
- 中美|港媒:报告称中美AI研究差距正在缩小
- 中美关系|特朗普称若当选会把美国业务从中国迁回 外交部:中美关系合则两利 斗则俱伤
- 中美关系|拜登当选中国就将“拥有美国”?赵立坚:美国内政,不作评论
- 纳扎尔巴耶夫提议中美俄欧举行核裁军峰会,赵立坚:拥有最大核武库的国家负有特殊优先责任
- 特朗普称若当选会把美国业务从中国迁回 外交部:中美关系合则两利 斗则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