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尖叫的鸡|话说南丝路 71丨杨慎:贬谪35载的“川滇笔记”①( 二 )


明嘉靖三年(1524)秋 , 36岁的杨慎出京赴滇戍边 , 他沿大运河南下 , 溯江西上至江陵 , 进入贵州 。 明嘉靖四年(1525)正月初一 , 杨慎从贵州镇远到达新添 , 适逢春节 , 逗留过节后又走 , 经半月行程 , 途经贵竹司(今贵阳)、威清卫(今贵州清镇市) , 于元宵节到达平坝卫 , 并以《踏莎行·贵州尾洒驿元夕》纪其事:“罗甸林中 , 新盘山下 , 林灯社鼓元宵夜” 。
明嘉靖四年(1525)仲春下旬 , 杨慎经普定、安庄、查城驿、白水、关索岭 , 过北盘江 , 复行经由普安 , 抵达滇黔分界平夷所 , 进入云南 , 经交水(今沾益)、南宁驿(今曲靖)到达昆明 。
在昆明期间 , 杨慎碰到了故友毛玉 。 毛玉是昆明人 , 这位同样戴乌纱帽、穿圆领袍的男人是个性情中人 , 和杨慎政见相同 , 同情他的遭遇 , 周到地为这位“罪人”提供匡助 。 嘉靖四年(1525)七月 , 毛玉之子毛沂将杨慎迎到家中 , 修建了一座“碧峣精舍”供杨慎临时栖身 。 碧峣精舍 , 也成了杨慎后来在昆明时住得最久的居所 , 他晚年更是在此读书、讲学、著述 , 与滇中人士讲学谈艺 。 杨慎死后 , 昆明老百姓在碧峣精舍修建祠堂作为纪念 , 民国重建时把毛玉也请进了祠堂 , 称“杨毛二贤祠” 。 这是后话 。
当时朝廷的律法十分严格 , 杨慎抵达昆明后 , 他廷杖之伤尚未痊愈 , 长时间旅途生活拖垮了身体 。 昆明只是个中转站 , 杨慎未及就医也没得到适当休息 , 就在云南巡抚黄衷的催促之下继承赶路 , 经安宁、楚雄、云南驿、龙尾关、漾备驿(今漾濞)、永平 , 抵达谪戍目的地永昌府(今保山) 。 负罪出京 , 历时大半年 , “赭衣裹病体 , 红尘蔽行车” , 旅程辛劳 , 自不待言 。
可怜一代文豪 , 贬谪35年间 , 曾7次翻山越岭回到四川 , 又7次被押了回来 。 当杨慎最后一次戴着枷锁回到昆明高峣 , 已是71岁白叟了 , 他再也经不起折腾 。 命运洪水更凶猛冲来 , 杨慎再次呛水 , 大病不起 , 终于在第七次回滇的次年 , 也就是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 , 客死滇域永昌(保山) 。
有道是:千里孤坟 , 无处话凄凉(未完待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