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伟人接见上甘岭功臣,秦基伟决定:必须去买双皮鞋!( 三 )
秦基伟为军长有两个特点一是冷静 , 刺刀戳到屁股照样不慌 , 二头脑灵活 , 遇事爱琢磨不僵化 。 于是他召开作战会议 , 指挥员们纷纷表示一定要打下去 , 听了大家的意见 , 秦基伟便下了决心 。
1952年 ,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慰问团第二分团来到了五圣山前线慰问 , 这慰问团由刘景范为带领 。 有9个分团1097人 , 慰问团要求到前沿去看看子弟兵如何打仗 , 最后两位代表工业劳动模范牛汝森和作家陆柱国来到前沿的观察所 , 用望远镜观察阵地上如何打仗 。 两个人一看当时就落泪了 , 他们边看边哭 , 最后索性号啕大哭 。
文章图片
陆柱国说:“我不走了 , 我要留在这里 , 把上甘岭的故事写下来 , 让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 是为什么而战斗 。 是在什么样条件下战斗 , 是怎样打赢这场仗的” 。 陆柱国含着眼泪走遍每个连队 , 把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记录了下来 , 在熬过许多个不眠之夜之后写出了上甘岭 , 这一部作品后来被新中国电影工作者搬上大荧幕 。 作家巴金也以此写了小说《团圆》 , 也就是后来电影《英雄儿女》的蓝本 。
仗打到这个份上 , 秦基伟非常清楚虽然对方还在不惜代价的 , 疯狂的增兵 , 疯狂的轰炸 , 似乎后劲十足 , 似乎兵员弹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但实际上都快撑不下去了 。 的确联合国军方面自10月14日开始摊牌作战以来 , 美第70师打了12天 , 因为伤亡过重不得不撤下战场 。 南朝鲜第2师换防打了11天 , 继续进攻的战斗力已经消耗殆尽 。
秦基伟从对手攻击的力度和频率中 , 明显感受到对方的指挥官已经急了 , 一旦着急脑壳就得乱 。 联合国军以6个营的兵力多路进攻从晚上一直打到白天 , 中午不间断 , 以密集队形冲锋 , 不隐蔽不掩饰 , 这便犯兵家所忌 。
美国军队向来不惜火力但非常惜命 , 而这次美国军队既不惜火力也不惜命 , 在他们连命都不顾的攻击中 , 名将秦基伟不但不跟着着急 , 反而他都看到机会来了 。
文章图片
11月5日 , 志愿军第12军副军长李德生亲率第31师和第34师7个连支援了上甘岭 , 他们都统一归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指挥 。 客官不贪功 , 对一位战将而言这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
秦基伟命令 , 将大炮集中起来 , 在敌人以密集队形进攻冲锋的时候 , 给他来一个前拦后挡 , 咱也来一个炮打步兵 。
秦基伟这位游击出身的将领 , 也要让在朝鲜战场上不知挨大炮炸是怎么回事的美国兵尝尝大炮的滋味 。 11月初秦基伟便命令数千官兵秘密通过敌人的封锁区进入坑道 。 准备好大炮和弹药 , 为大反击做好准备 。
11月11日下午15:45志愿军的喀秋莎火箭炮、山炮、野炮、榴弹炮发起了排山倒海的攻击 。 秦基伟用炮还用出了花样 , 令人大开眼界 , 15:45炮火发起第1次炮击之后停了短短的5分钟 , 然后再炮击5分钟 , 然后发起步兵的攻击信号 , 但并不冲锋 。 联合国军中以为是志愿军要进攻了 , 便迅速命令部队上前沿的工事 , 准备作战的时候 , 志愿军的炮火又一次覆盖过来 , 除了卡秋莎火箭炮、几十门榴弹炮也跟着凑热闹 。
文章图片
这一天 , 志愿军在上甘岭阵地上伤亡70人 , 美韩军队在上甘岭阵地上伤亡1500多人 , 志愿军和联合国军的伤亡比是1:22 。 炮弹铺天盖地落到敌人阵地之上 , 537.7高地北山是一片火海 , 地堡都炸飞上了天 , 铁丝网被炸断 , 敌人的尸首四处飞扬 。 见搞得差不多了 , 志愿军这会儿才发起真正的猛烈反击 , 上甘岭的两个高地很快又被志愿军给夺了回来 。
推荐阅读
- 陈伯钧|陈伯均一气之下,枪杀战友,伟人刀下留人,成就开国上将
- 吴仲廉|建国后,毛主席每次去杭州,都要接见这对夫妻,都是大人物
- 谢秀梅|一等功臣隐姓埋名40年,晚年因没钱治病亮明身份,惊动了高层领导
- 秦基伟|特等功臣李文祥,最怕麻烦政府:市里只能趁他体检,为他翻修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