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买不起房的终身成就奖得主
文章图片
许鞍华说:“我很开心听到这个消息 , 这个开心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 我希望世界上的每件事都能很快变好 , 每个人都能像我此刻一样再次感到开心 。 ”
是女人 , 也是香港人
一位香港作家曾形容许鞍华:“她的电影就是她的生活 , 她的人 , 她的光彩与粗糙 , 缺陷与完整……整体看 , 就可以看到她的求索 。 ”
众所周知 , 许鞍华的电影有两个核心要素:女人和香港人 。 这其实也是她对自己的身份认同 。
从《客途秋恨》中因抗战滞留中国的日本女人及在香港长大的女儿之间的流徙之旅;《女人四十》中已成家立室又在外奔波的女人“阿娥”所体验的生活百味;到《天水围的日与夜》“贵姐”的琐碎日常 , 这些发生在许鞍华镜头下的“小女人们”的故事都有着鲜明的自我印记 。
文章图片
“流徙不安”与“香港小人物”是许鞍华的创作母题 , 同时也是她对自己生活的反思 。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注意到 , 许鞍华其实出生于辽宁鞍山 , 名字中的“鞍”即由此而来 , 从小跟着父母辗转东北、澳门等地才来到香港 , 同时她至今未婚 , 仍和年过百岁的母亲一起生活 。
独特的生活经历给了许鞍华介入底层人物 , 尤其是普通香港女人真实状况的机会 。 电影即生活 , 许鞍华的叙事就是朴素的日常 , 无论是普通的家庭主妇还是夹在身体老去与社会日新之间的老太婆 , 她都能拍得入木三分 。
无论是“贵姐”的买菜做饭还是“桃姐”的老年日常 , 许鞍华选的人物都不怎么“好看” , 但就是真实且感人 。 这种复归现实的手法如今正被香港电影人追求 , 从《一念无明》到《幸运是我》等作品都显见许鞍华的影响 。
在同代的香港导演中 , 许鞍华是唯一将新浪潮电影那种坚持自我、不刻意迎合市场的风格保持到今天的导演 , 徐克曾夸耀她为“毕生的新浪潮电影人” , 就连曾嘲讽她“胖胖的老女人”的王晶后来都公开表示自己最欣赏的导演是许鞍华和吴宇森 。
许鞍华曾阐释自己心中的香港精神为“不是特别认真 , 其实又是挺认真” , 而她对电影的认真则是不为市场所改变的 。
文章图片
都知道改编文学作品拍电影难 , 许鞍华不仅要拍 , 还拍的是被认为“极难影视化”的张爱玲 。 而且还决心拍三部曲 。 第一部《倾城之恋》(1984)票房大败 , 她也招致了从影生涯中最强烈的批评;但她不服气 , 后来凭借《半生缘》(1997)挽回了名声;而尽管就在几年前 , 《黄金时代》的票房成绩让许鞍华“元气大伤” , 她也坚持开拍《第一炉香》 , 给“张爱玲三部曲”画上句号 。
许鞍华就是这种执着的香港女人 , 而她所呈现和塑造的人物也具有同样的特色 , 这是在香港电影乃至在华语电影中都仅此一家的女性形象 。
是导演 , 也是穷人
影评人李焯桃评价许鞍华是“香港影坛的一个异数” 。
说她“异数” , 不仅是这个“蘑菇头、黑衣、黑框圆眼镜加一根香烟”的女性以6座金像奖、3座金马奖的成绩稳坐华语电影第一女导演的宝座 , 更是因为她“穷而不舍”的性格 。
在70年代末与徐克、方育平、严浩等人掀起香港电影的新浪潮之前 , 许鞍华给TVB拍摄了《北斗星:阿诗》(1977)、《ICAC:归去来兮》(1977)及《狮子山下:桥》(1978)等现实主义剧集 , 这奠定了她日后的文艺片风格 。
文艺片可能为人称道 , 但不赚钱 。
8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 , 武侠、喜剧、警匪等类型片虽然也产生了不少经典 , 但彼时的香港电影人都或多或少受到资本市场的影响 , 新浪潮也不例外 。 被视同为新浪潮大将之一的徐克也在施南生的帮助下在商业和艺术的斡旋之间取得了成功 , 唯独许鞍华一直在文艺片的路上磕磕碰碰 。
推荐阅读
- 杭州实名曝光这27人!终身被禁
- 江铃|发动机终身质保 江铃新宝典上市 8.28 万起
- 课堂|腾讯课堂宣布战略升级:成为综合性终身教育平台
- 美国17岁男子射杀2名示威者 或面临终身监禁
- 杨颖|跑男团的手机壳杨颖的害怕,郭麒麟的搞怪,看到蔡徐坤买不起
- 决策|武汉:重大行政决策“拍脑袋乱决策”将终身追责
- 美威州枪击案17岁嫌犯被正式起诉 或面临终身监禁
- 里特豪斯|美威州枪击案17岁嫌犯被正式起诉 或面临终身监禁
- 克赖斯特彻奇|新西兰清真寺枪案枪手被判终身监禁 总理:感到安慰
- 终身监禁|致51人遇难 新西兰清真寺枪击案枪手被判终身监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