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险|久隆财险人事临变动、股权再集中,专注单一险种( 二 )


第一阶段中 , 久隆财险保费收入来源多项保险产品 , 业务多面开花 。 尤其是成立第二年 , 即2017年 , 久隆财险的企财险、车险、责任险保费增幅分别高达339.01%、632.24%、50.28% , 保费收入由首年的0.56亿元猛增至2.55亿元 。
但业务快速扩张的这两年 , 久隆财险的前五大险种承保分别亏损17.13万元、1.22亿元 , 受拖累 , 净利润分别为-0.4亿元、-1.4亿元 。
财险|久隆财险人事临变动、股权再集中,专注单一险种
文章图片

第二阶段 , 久隆财险的保险业务收入由2017年的2.55亿元骤降至2018年的1.68亿元 , 而业务滑坡的原因 , 也可从险种变化中窥探出蛛丝马迹 。
2018年 , 久隆财险的主营险种--企财险保费依旧在不断增长 , 保费收入为1.18亿元 , 同比增长15.13%;但车险、责任险保费规模分别仅有6.92万元、2.61万元 , 合计占总保费收入的0.06% , 工程险、货物运输险则从有到无 , 产品类型明显减少 。
2019年 , 久隆财险险种更趋于单一化 , 2.14亿元的保费收入几乎全部来自企财险 , 车险收入仅有300万元 , 没有责任险收入 。
调整之下 , 久隆财险保费规模出现较大缩减 , 但却没有像诸多小型财险公司一样 , 经历较长的亏损期 , 成立第3年即实现159.19万元的盈利 , 2019年更是取得7467.48万元的净利润 , 2020年前2季度实现3262.34万元的盈利 。
近年来 , 在车险承保普遍亏损的情形下 , 久隆财险在短暂试水拓展多样化险种后 , 集中主力发展企财险 , 技术、经验的积累或也为其承保利润铸造了一层风险保护屏障 。 在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 , 假如保险产品承保不乐观 , 久隆财险放弃规模、保持效益是合理做法 。
值得一提的是 , 2019年5月 , 银保监会一纸公告 , 核准久隆财险撤销北京分公司 , 这家获批开业于2017年8月的分公司 , 成立不到2年就此消失 , 消息一出 , 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
王立刚指出 , "久隆财险北京分公司亏损比较严重 , 投入产出比差距比较大 , 撤掉也是一种调整 , 对下一步分公司的开设可能影响比较大" 。
"撤销北京分公司和公司的战略转型息息相关" , 此前 , 久隆财险曾对媒体表示 , 目前业务主力主要在单一专业性险种上 , 将精力集中在广州 , 服务股东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 。 根据现有信息 , 2020年1季度 , 久隆财险签单保费前三位均为机械设备综合保险 , 战略转型也有所体现 。
专业性险企保费规模多较小 , 业内建议深挖产业链业务
从行业面来看 , 在"国十条"等相关政策鼓励下 , 近年来 , 专业性保险公司纷纷设立 , 类型大致有信用保证保险公司、相互保险社、农险公司、航运险公司等 , 但经营策略和业绩情况已出现一定分化 。
按照主业清晰程度看 , 久隆财险、汇友互助、东海航运、安信农险、阳光信保等公司集中主力在各自专业资源优势领域开发相关保险产品 , 专业性较强 , 但保费规模多不足10亿元 。 其中 , 安信农险持续七年盈利;2019年 , 汇友互助明显减亏 , 阳光信保由盈转亏 , 东海航运出现一定增亏 。
相较而言 , 安华农险、阳光农险、国元农险、中原农险、长安责任等主业则不够突出 , 但保费规模较大 , 多已超10亿元 , 与普通险企存在同质化竞争风险 。
基于上述专业性财险公司的发展趋势 , 整体来看 , 精于特定业务领域的险企业绩正在持续释放向好发展信息 , 渐渐形成专业性、特色化优势 。
王立刚指出 , "财险市场中 , 马太效应明显 , 竞争优势向头部险企聚拢 , 小型险企本身缺乏品牌、产品、费用等优势 , 而小而美的保险公司成长是需要一定过程的 , 但实际上 , 股东可能没有给予充足发展时间 。 导致最初的市场定位和最终结局出现较大差距 , 陷入要规模还是要利润的困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