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生活|小厂、小社“临时工


ZAKER生活|小厂、小社“临时工
文章图片
本网7月27日报道(采访人员张耀辉)按照相关政策规定 , 已年满55岁的大龚前往五华区社保局办理退休手续 , 虽说退休证已领到手 , 可让大龚感到有些美中不足的是 , 他的退休年龄居然少了几年 , 是从其在轧钢厂工作时算起 , 而不是在街道办的纸盒社算起 。
ZAKER生活|小厂、小社“临时工
文章图片
如今的很多“大家” , 在谈到40、50年前的经济体制时 , 都只会讲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 , 殊不知当时还存在第三种补充型体制 , 街道管理的小厂、小社 , 而且其中一些还逐渐做成了大集体性质的企业 , 而那些在小厂、小社工作的人们其实就是“临时工”中的一部份 。
ZAKER生活|小厂、小社“临时工
文章图片
大龚自从高中毕业后便在昆明市南通街—家为皮鞋厂、烟丝社生产各种纸盒、包装盒甚至火柴盒的街道小社充当“临时工" , 这还是街道办事处考虑到他家生活相对困难而带有照顾性质的安排 , 说到在纸盒社的那段岁月 , 如今年收入已近50万元的大龚说道 , 当时每月工资仅23元 , 交给家里12元当伙食费后 , 也稍有一点零花钱 , 这种情况维持了一年多 , 直到昆明轧钢厂将其招进厂后才有所改观 。
ZAKER生活|小厂、小社“临时工
文章图片
象大龚这样的情况在同学中并非个例 , 家住在金碧路的老同学杨某某高中还没有毕业便通过其母找"关系" , 而去到关上一家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仓库成为—名日工资1元2角8分钱的“临时工” 。
【ZAKER生活|小厂、小社“临时工】当时年仅17岁的老同学杨XX—开始便被安排去核桃仓库 , 每逢天气晴朗时便把库内用大麻袋装着的核桃用搬运车搬到库房外场地上 , 拆开麻带上的麻线将核桃倒出去让太阳晒 , 每袋核桃重25公斤 , 下班前又将其装入麻袋过磅后用线缝起 , 再搬入库内码起 , 这对年仅17岁还没有完全发育好的老同学而言 , 还真是一个体力活 , 搬得慢不说 , 还常被师傅责骂 , 说其是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 , 后来干脆要清退回家 。
ZAKER生活|小厂、小社“临时工
文章图片
那时的“临时工〃 , 大都因家中生活困难 , 短时间又找不到合适工作才由街道安排去 , 老同学说到此处时 , 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 半天都不说话 , 看得出来当时的他非常难过 。
幸运的是 , 仓库主任没有将其“清退" , 而是将其换到了较为轻松一些的干辣椒仓库 , 有过在核桃仓库搬运25公斤的经历 , 老同学搬运起只有12.5公斤、装满辣椒的大麻袋自然轻松了许多 , 为证明自已不是“懒汉〃 , 每逢搬运、码垛时他都处处争先 , 这让分管仓库的徐主任对他括目相看 , 开主任会议时还对原来主张“清退"杨某某的核桃仓库领导讲 , 你们总说他懒 , 拣轻怕重 , 我觉得小伙子很勤快啊 。
70年代末昆明有很多的小厂、小社 , 也有难于计数的临时工 , 为帮肋这些企业的发展 , 昆明市革命委员会还出台了一些管理措施 , 其中有两条还让很多如今年龄在60岁左右的人记忆犹新 , 一是在各街道办事处下设工业管理站 , 二是对返城知青了优选安排工作 。
记得当时五华区工业管理站中最活跃的是崇仁工管站、北门工管站 , 莲花工管站 , 昆明的第一辆〃金鸡"牌自行车便是由崇仁工管站下面的两个街道小厂所开发生产出来 , 而北门工管站则将一些街道小社整合后搬迁主莲花池附近 , 其中较为成功的是原来的蜂窝炉灶社 , 后来因规模化生产消防器材而成为“大集体〃,所生产的各种规格不等的消防器材也填补了昆明消防器材要靠成都、上海购进的空白 。
—般而言 , 当时在街道小厂的临时工收入都普通较低 , 能拿到30元以上的算是相当不错的收入 , 20至25元为普通收入 , 但因为这个群体普遍以返乡知青或应届高中生为主 , 且属于困难家庭一员 , 故而这一群体把这些钱看得比现在的3009.5000元还更重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