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公社|大众汽车“窃听门”:原来曾经这样拖中国后腿( 二 )


汽车公社|大众汽车“窃听门”:原来曾经这样拖中国后腿
本文插图
醒过神来之后 , 普乐德大喊“大众违规” , 并表示正在考虑采取法律措施 。 然而经济损失却是立竿见影 , 位于德国的Prevent Foamtec被迫裁撤掉90名工人 , 集团旗下其他公司约700名员工将很快被削减工时 , 甚至面临着解雇 。
大众此举着实是一柄双刃剑 。 就像普乐德苦口婆心地争取大众方面部分人的支持 , 强调发展出一条可替代性供应商体系的成本高达上亿欧元(有关机构预估大众损失2亿欧元) , 此外大众还可能被索赔 。
这个故事或者说陈年旧案并不美好 , 却是一条相当关键的导火索 , 何哉?从“Project 1”牵头负责人名单便能知晓 。
这其中有集团董事会成员兼采购负责人桑斯(Francisco Javier Garcia Sanz)和大众品牌前采购高管、后来的首席运营官布兰德斯塔特(Ralf Brandstatter) , 2020下半年 , 布兰德斯塔特接替集团掌门人赫伯特 · 迪斯(Herbert Diess)被提拔为大众品牌的首席执行官——很多时候 , 大众品牌首席执行官就是下一任集团掌门人的最大候选 , 即“储君”角色 。
那么 , “Project 1”不过牵涉数亿欧元的金额 , 何以重要至此?
汽车公社|大众汽车“窃听门”:原来曾经这样拖中国后腿
本文插图
“史上最大”和“牵涉中国”
如果一桩可以量化的事件 , 在数字上达到“史上最大” , 那么显然这一事件的影响力便是轰动整个行业的 。
另一方面 , 当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制造业国家 , 以及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家 , 那么关系到中国 , 便也会形成轰动效应 。
“Project 1”、大众和普乐德 , 便将这两条都占全了 。
首先 , 大众和普乐德之间的冲突 , 已经不是一家强势整车企业 , 和一家有一定还手之力但显然弱势的供应商之间的矛盾抵牾 , 这已经成为折射德国汽车行业最大垄断案件的“缝隙” 。
在录音内容泄露以后 , 大众汽车被指与戴姆勒、宝马等汽车制造商合谋对付普乐德(也是宝马和戴姆勒的供应商) , 而这一合谋 , 是德国整车企业串联式“大垄断”的一次体现 。 也就是2017年德国《明镜周刊》曝光的“德国经济史上最大的卡特尔组织之一” , 由大众、戴姆勒、宝马建立 , 并且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
汽车公社|大众汽车“窃听门”:原来曾经这样拖中国后腿
本文插图
《明镜》称 , 自1990年代以来 , 大众汽车、宝马集团和戴姆勒一直在秘密举行会议;三家公司“勾结”在一起 , 采取不同工作组的形式 , 探讨生产成本、供应商、战略、技术等协同工作 。 通过结成非法的卡特尔垄断组织 , 它们借此控制价格 , 维持行业巨头地位 。
据统计 , 德系巨头们组建了约60个工作组 , 多达200名员工商量如何研发汽车、制动系统、汽油/柴油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和尾气处理系统 。 而尾气处理系统 , 则很难让人不去联想垄断组织与“排放门”的关系 。 也难怪 , 在大众惨遭“排放门”凌虐之后 , 戴姆勒主动召回300万辆柴油车 , 宝马也曾被调查尾气排放 , 业界开始怀疑德系垄断才是“排放门”等丑闻的真正根源 , 并非没有道理 。
这一起垄断案 , 甚至比起大众“排放门” , 都有三个无法比拟的“之最”特点:规模最大 , 德系三巨头全部卷入其中 , 甚至博世这样的零部件公司也难逃;技术牵涉面最广 , 整车研发、制动系统、汽油/柴油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和尾气处理系统都全面涵盖;隐匿最深 , 从九十年代至今已有二十多年 , 且“排放门”可能就是由此开始 。
据悉 , 德系车企几乎对全部零部件做了约定 。 前欧盟竞争事务专员Joaquín Almunia曾于2014年对此嘲讽道 , 如果将调查的各个零部件组装起来 , “我们几乎能组装出一辆完整的汽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