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剧呈现“年轻化”新面貌( 二 )

《最美的乡村》以单元剧的叙事手法 , 讲述了青年党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主动接受脱贫攻坚工作的故事 , 呈现了三种不同的扶贫方式 。 该剧监制、总编剧郭靖宇坦言:“不管是年轻观众还是上岁数的观众 , 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故事讲好 。 人物生动、节奏不拖泥带水 , 观众自然就会买单 。 我相信年轻观众对所有好的东西都是接受的 , 这跟题材没关系 , 只要这个故事好玩儿、好看 , 观众自然就来了 。 ”

这些扶贫剧在回应“精准扶贫”这个时代命题的同时 , 以回到农村的年轻人的视角 , 展现了当下年轻人走进扶贫队伍、为实现个人梦想而孜孜不倦的奋斗之志 , 年轻观众也透过屏幕感受到同龄人的青春活力 。

讲好中国故事 , 乡村题材是值得挖掘的富矿

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属于农村题材电视剧类别 。 就当前发展状况而言 , 农村题材电视剧整体上模式化、脸谱化的问题较为严重 , 长期以来处于创作瓶颈 , 导致此类题材难以进入观众视野 , 精品更加稀缺 。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 , 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节点 , 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在这一年闪亮登场 。 作为农村题材的一个分支 , 脱贫攻坚题材的出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娱乐八卦 其广袤的创作空间也为农村题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

今年3月 , 国家广电总局公布了22部重点脱贫攻坚题材重点剧目 , 其中《一个都不能少》《花繁叶茂》《遍地书香》《我的金山银山》《最美的乡村》等扶贫剧播出后 , 收获了诸多好评 。 “这一批农村题材电视剧的丰收 , 与国家的脱贫攻坚战略导向密不可分 。 预计未来一两年内 , 还会有大量的乡村影视剧涌现在各个平台上 。 ”何天平介绍 , 上一次有如此规模化的乡村剧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 与农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电视的普及有关 。

如果只以农村背景来看 , 近十年来国产影片里也不乏市场、口碑双赢的作品 , 但是这些高分作品一直是零星出现 , 还不成为现象 。 现在亟须解决的是如何让农村题材电视剧回归主流影视市场 。 上影集团副总裁徐春萍指出:“农村现在和以前很不一样 , 把这个故事放在农村还是城市 , 对今天的中国来说 , 不是影响市场的关键 , 我们考虑的还是如何使故事、人物、情节让更多观众产生共情和共鸣 , 讲故事的方式、艺术呈现的风格如何能被观众接受 。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也指出:“农村题材和市场并不矛盾 。 现在要解决的是农村题材影片的市场化 , 怎么进入市场 , 找到自己的观众 , 产生良性投入和回报的商业循环 。 农村题材影片不能单纯依赖行政手段扶持 , 以后还是要更多地用市场手段解决 。 ”

实行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还在继续 , 美丽乡村逐渐成为当下农村的靓丽名片 , 巧妙展现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旧貌换新颜的新面貌、反映扶贫之难的扶贫剧 , 正以轻喜剧的艺术风格、年轻化的传播方式 , 让宏大主题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被观众接受 , 也让农村剧逐渐成为主流影视市场中的一分子 。

“讲好中国故事 , 不仅是城市的故事 , 乡村题材也是一个值得挖掘、讲述的富矿 。 找到好的切入点后 , 主旋律影视剧也可以叫好又叫座 。 ”何天平说 。 (采访人员 牛梦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