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知乎和一开始的知乎有啥区别
哈哈哈,又是这种一个关注零个回答的惨案。仿佛看到了舞台灯光聚在礼台上,我拿着稿要开嗓了。提问者:一开始的提问者代表的是一个群体,提问的主语默认是”我们“,(我们)大学生应该养成哪些习惯?(我们这一代人)有哪些大家默许的规则?(大家)如何评价或看待xxx?甚至用心到在问题补充中说明了参考的角度,限于哪些角度。期待专业而用心良苦的答案。现在的提问者其实更强调”展现某个人“,这也注定了推销自己,带来了一些软广和公众号推广。提问主语悄然变成了“你”,(你该)怎样变美或变健康或穿衣品味变好?(你)经历过哪些有趣或奇葩的事?(你)盘点了哪些电影电视剧热词大事件?(你该)养成什么习惯或消化哪些观点?而且不知为何,大家似乎关注点也有些重口味起来了,比如”人究竟有多恶?“ ”你看不惯哪些火爆的(穿衣风格,影视剧,作家,朋友圈现象)?“ “有哪些对个人气质毫无加分的技能?”有些时候完全是为了传播戾气而在文中强加感叹号发泄。这时候,已经对提问有了诸多限制,比如只要求解决私人事件的问题可以举报,毕竟世界上没那么多清闲且关心你那点破事的万能神。以前的提问者是为了解决群体的疑惑或体验不同的角度。现在的提问者则为了让自己更具魅力或阅历而饥渴焦虑。回答者:以前的回答者为了用户体验感,会搜集文献,数据,有理有据,力求事实最大程度地权威可信,道理也足够浅显而不显浅薄。可是,读者变懒了,在一小时内拦截一条骚扰电话短信,社交软件弹出5条左右的消息,视频新闻软件推送两三条热点的密集信息量中,他们养成了新闻只看最大字号的标题和评论区热评,无数次删除垃圾广告刷新聊天记录的习惯,漫不经心,一目十行。所以回答者知道别人的时间有限(耐心不足,心浮气躁),特意标出正文分割线,加粗重要观点和结论,最后安抚受众生活仍抱希望。再后来,读者不仅懒,而且刁钻跳跃。长篇大论只看前两段判定是否有兴趣,下拉至结尾。一旦观点不合,立即收起全文。所以回答者不得不靠斗图表情包,情绪化且夸张化的标题,挑衅高赞博取注意力。以动态图,美图,短视频,越鲜艳离奇的东西越能留住人。内容,也从传递事实和道理变成了传输情绪和经历。试想你点过的赞,共鸣成分多少?文字触目惊心使情绪跌宕?还是逻辑在理 心服口服?逛,览为本,思为末。本末倒置,初心渐远。
推荐阅读
- 一进知乎,看看评论,发现都是一些伪精英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 知乎上妹子的头像,颜值普遍都很高,有多少是假的
- 老公和女同事关系都太好,我心里过不去开始有危机感
- 为啥现在的小区都流行监狱化管理?
- 我该不该参加这个php培训课程?
- 上网买家具哪家好呢
- 现在的大学还值得读吗
- 怀孕前三个月能跑步吗
- 减肥成功后暴食反弹 怎样克服破罐破摔心态重新开始训练
- 有人知道现在的色达是啥情况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