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点亮的,不止是村庄的夜(新时代·面孔)

村民|点亮的,不止是村庄的夜(新时代·面孔)
文章图片

巴什英买里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在温室大棚里拔草 。
胡 铮摄(人民视觉)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黄沙漫漫,只有星星点点的沙生植物,顽强地表现出一点生气 。连绵起伏的沙丘旁,一条笔直的公路,通向远方的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和夏阿瓦提镇巴什英买里村 。
走进村子,平整宽阔的水泥路,白墙黑瓦的特色小楼错落有致,老人、孩子在刚建成的村文化广场散步 。不少村民庭前种树、后院种菜,村容整洁 。看着村子如今生机勃勃的模样,新疆喀什军分区伽师县人武部政委、伽师县人武部驻巴什英买里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刘勇充满了欣慰 。
“四年前我们刚与巴什英买里村结对共建时,这里还处于深度贫困 。乡间道路尘土飞扬,各类垃圾随意堆放,家家住的都是土坯房、茅草屋 。我们到老乡家里喝口水,发现村民喝的还是苦咸水,连清洁水源都没有 。”刘勇说,“欣慰的是,这么短的时间,这里就彻底脱了贫!”
巴什英买里村的路,第一次被点亮
傍晚清凉舒适,巴什英买里村村民阿布都克日木带着孩子出门散步,明亮的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 。“多亏了人武部的工作队,一来就给村里装上了路灯 。”阿布都克日木指着路灯,充满感激地说 。
那时,刚进驻的人武部扶贫工作队正在讨论该为村子解决哪些最紧迫的问题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大家的讨论 。
【村民|点亮的,不止是村庄的夜(新时代·面孔)】“刘政委,出事了!”村干部阿依图尔荪进了门,气喘吁吁地说,“阿布力孜大叔摔伤了,你们快去看看吧!”刘勇和其他两名工作队队员立刻赶往阿布力孜家 。原来,由于缺钱,村里一直没有路灯,65岁的村民阿布力孜晚上有点感冒,去村卫生所看病,由于路太黑,他不小心踩在了冰上,重重地滑倒了 。这下不仅感冒没看成,还把腰给摔伤了 。
“装路灯!”工作队当即定下任务,先解决村民出行不便的问题 。
接下来几天,几名队员跑遍了附近4个建材市场,但找到的灯具要么太贵,要么亮度不足,要么数量不够 。于是,刘勇独自乘坐颠簸的长途汽车,跋涉大半天,到200多公里外的喀什市去联系购买路灯 。最后,他辗转找到一位做建材生意的退役老兵,终于买到了100盏价廉质优的路灯 。
买到了路灯,人武部又赶紧联系施工队,竖杆、装灯、接线、调试,没过多久,100盏路灯就整整齐齐地立在了巴什英买里村的街头 。
这一晚,巴什英买里村的路第一次被点亮 。
“亮了亮了……我们终于有路灯了!”看到村民们的惊喜与满足,刘勇和队友们下定决心,“要为村里多做一点事,要让村子的变化日新月异 。”
大棚越建越多,荷包越来越鼓
夜深了,沙漠深处吹来的烈风撞在门窗上,发出阵阵响声 。扶贫工作队队员赵定毓从梦中惊醒,披上衣服就冲出门去,天快亮才回来 。
“你昨晚去哪儿了?”同住一屋的王继伟见他回来,疑惑地问 。
“昨晚风太大,我怕大棚棚顶被掀翻,去检查了一下 。”赵定毓笑着回答 。
解决了路灯照明问题后,如何长久地提高村民的收入、切实帮助巴什英买里村脱贫,成了摆在工作队面前最紧要的问题 。
巴什英买里村处于沙漠边缘,雨水少、气温高,风沙隔三差五就会“光顾” 。扶贫工作队请来农业专家调研,发现要保证种植业增产,大棚种植是条路子 。
但长期的信息闭塞让村民们对大棚并不了解,不少村民嫌麻烦,推动起来很艰难 。
“搭大棚?太麻烦了,没必要!”村民库尔班大爷就不乐意,面对工作队的“推销”,他头摇得像拨浪鼓 。
“要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先要让他们看到效果!”于是,扶贫队队员们在库尔班大叔的地旁建起了蔬菜大棚,种茄子和西红柿 。
看着工作队队员进进出出忙碌的样子,库尔班有些好奇 。一天,他假装路过,探着身子往棚里瞅 。看到棚里的蔬菜长势惊人,再瞅瞅棚外自家菜地,库尔班动心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