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哒课堂|试试不吼不叫策略,父母控制不住吼孩子?了解吼叫背后的心理成因

前几天带着娃在小区里玩的时候 , 看到邻居4岁的小姑娘又被她妈妈吼了 。 原因是她看到别的小朋友正在骑自行车 , 结果二话不说 , 上去就把自行车抢来自己骑 。
小朋友被推到一边 , 估计是摔痛了 , 立马“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 小姑娘的妈妈一看 , 立马揪住小姑娘的衣服 , 并狠狠地吼了她一顿 。
小姑娘听着妈妈对自己的吼叫 , 一脸懵 。 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惹妈妈生气了 , 妈妈的吼叫也并没有让她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 , 以及如何去补救自己的错误 。 在她眼里 , 只看到妈妈凶恶的表情 , 她的耳朵里 , 听到的只有妈妈凶狠的声音 。
后来又见到过这个小姑娘几次 , 她非但没有因为妈妈的吼叫而改正错误 , 反而变本加厉 , 变得更加暴躁 。 只要小朋友不给她想要的玩具 , 她就开始动手打小朋友 。 而她妈妈的吼叫也一次比一次更“振聋发聩” 。
身为父母 , 在看到孩子做错事的时候 , 是真的很难控制住自己的脾气不去吼孩子 。 因为在我们的意识里 , 孩子是听不懂道理的 , 只有吼叫才能让他们听话或者安静下来 。
这一方面是基于作为父母的权威 , 认为自己有凌驾于孩子之上的权利 , 并且认为孩子天生弱小;另一方面认为孩子还小 , 什么都不懂 。 有些父母甚至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所属物 , 根本不需要尊重他们 。 哪怕他们没有做错事 , 而仅仅只是不合父母的心意 , 都会受到吼叫和呵斥 。
母婴哒课堂|试试不吼不叫策略,父母控制不住吼孩子?了解吼叫背后的心理成因
文章图片
01我们为什么会控制不住地想要朝孩子吼叫呢?
当孩子不乖的时候 , 比如抢玩具、和小朋友吵架、不好好吃饭 , 或者吃着饭突然莫名其妙大哭的时候 , 作为父母的我们 , 要想忍住不去吼孩子 , 其实真的挺难的 。
只要家里有孩子的 , 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体验 。 看到孩子那些“不乖”的或“不合我们心意”的行为 , 一股无名之火就会莫名其妙升到头顶 , 控制我们的脑袋和嘴巴 , 吼叫也就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
此时我们面临的要么是孩子更大的哭声 , 要么是孩子错愕的脸庞 。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被这股无名之火控制 , 从而控制不住地吼孩子呢?或者说吼叫更深层次的原因来自哪里呢?
在《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这本书中 , 作者罗娜·雷纳提到有这么5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 , 来自遗传或者原生家庭 。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 , 是孩子很多行为的模仿对象 , 也是他们观察世界的窗口 。 作为孩子 , 是很爱自己的父母的 , 所以 , 即使父母做出一些坏的行为 , 孩子也愿意去模仿 。 假设你的童年里就充满了自己父母的吼叫和责骂 , 那么你大概率会很自然地朝自己的孩子吼叫 。
另外 , 就算你知道吼孩子不对 , 在平时也尽力控制着自己不去吼孩子 , 但当遭遇压力时 , 由于自己童年的经历 , 吼叫也会成为处理事情的默认状态 。
母婴哒课堂|试试不吼不叫策略,父母控制不住吼孩子?了解吼叫背后的心理成因
文章图片
第二 , 迁怒于人 。
当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让我们无法喘息的时候 , 我们需要寻找发泄的对象 。 这个时候 , 谁才是安全的呢?那就是比我们弱的人 。 这个时候 , 冲弱者(孩子)大喊大叫 , 就会成为我们宣泄压力和心中愤怒的有效途径 。
这个现象 , 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踢猫效应” 。 所谓的“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的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 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 。
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 , 会随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 , 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 。 而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 , 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
比如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 , 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 。 孩子心里窝火 , 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 。 猫逃到街上 , 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 , 司机赶紧避让 , 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 这也是“踢猫效应”的原版故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