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声|科学唱戏,商业变声:1918大流感“间冰期”的全民危机

“这场流感将会回来,这毋庸置疑。”——亚拉巴马公卫专家杜布瓦,1919年9月
人们对流行疾病的“恐疫”心态并非一蹴而就。在疾病爆发起初,人们往往对其毫无意识准备,需要一段时间消化危险信号,酝酿出对新来疾病的紧张情绪。而当疾病覆盖一定范围后,疫情传播放缓,同时人类社会生成对策或习于耐受,则大多数人的疾病担忧会有所淡化。因而,疾病危机感对人类社会释放影响的主要窗口,是首次传染波峰过后,下次相似高峰来临(或预估到来)之间。对此,我们引入“间冰期”(两个相邻大冰期中相对温暖阶段)这一地质学名词加以描述。置身重大传染病“间冰期”的人们赤裸裸地暴露于致命威胁,又苦于应对无章,是最容易滋生危机感、也极易为危机感裹挟的群体。
1918年10月,美国遭受大流感重创,发病、病死率均居高不下,骇人听闻。这段后来被医学史定名为“黑色十月”的惨痛光景,给美国社会留下难以弥合的巨大创伤。1919年,美国迎来了1918大流感“间冰期”。与此同时,一场由“黑色十月”后弥漫的,全民危机感发酵的,科学唱戏、商业变声的大流感社会活剧揭开了大幕。
“黑色十月”后美国医学界对“流感重来”的忧虑
恐惧是“黑色十月”后美国社会的基础心态。大流感“飞来横祸”使美国普通民众惊惧万分。1918年10月20日,《华盛顿时报》撰稿人满是忧虑地写道:
“现在,由于民众对大流感担怕过甚,歇斯底里症已开始出现。我们应当避免过度紧张,就像不可太过松懈一样。”
为应对“没病死却怕死”的疫时社会安全感崩解,医学专家不得不反复通过各媒体发布安抚告示,劝导美国民众“保护好自己,但不要害怕大流感”。但是,美国医学界翻来倒去的同质化警示很快便哑然失声——在医学家镇静表面之下,致病原由尚未确定带给他们的焦虑,绝不亚于普通民众流感恐慌。这点在1919年大流感“间冰期”尤为凸显。
1919年9月,公卫学者尤金·菲斯克(Eugene L. Fisk)博士表示:“除非流感这种疾病的源头被锁定,否则它无疑还会是像德军一般危险的敌人。”而“黑色十月”期间医疗系统过载崩溃也给1919年的美国医疗界蒙上一重心理阴影。8月23日,得克萨斯州厄尔巴索护士协会负责人忧心忡忡地谈道:“今年秋天流感可能复发,(我们推测)如果它像去年冬天一样严重,这里将会出现护士短缺,病人可能因此缺乏照料,遭受许多痛苦。”
疾病统计表上蹿升的数据更让医学界坐立不安。1919年9月,田纳西州卫生官员向媒体坦白:1918年9月15日至12月30日间该州因流感、肺炎死亡者有9000人,而1919年前四个月这一数字高达12000例。田纳西卫生部门据此判断,“大流感还是回来了”。1919年11月初,美国公共卫生局长布卢告知媒体“目前国家公共卫生部门已接到900例流感报告”,为此他提醒“民众与政府部门应关注秋天可能出现的大流感回潮”。
对受过良好医学训练的专家而言,病例统计是极其形象且精准的危险度指征。然而精于医术的专家往往执拗于发布他们所见的“医学事实”,对此类消息在社会舆论乃至民众集体心态中起到的恐惧催化效应所知有限。因而,一些“良策”往往会出乎医学界意料地走向疫时社会“良治”的反面。以图1为例,这是美国卫生部门发布的健康宣传漫画,号召民众用手巾捂住口鼻打喷嚏。该宣传争取人们注重卫生修养之本意是正确的,然而,该漫画亦可以被误读出如此内涵:融于“大众”的任何一分子,单以打喷嚏这种日常生理反应便可传播流感。不谙公共卫生权威真实意图的普通读者,极容易为图像语言刺激,加深对大流感疫情的强烈恐慌。
 变声|科学唱戏,商业变声:1918大流感“间冰期”的全民危机
文章图片
图1 1919年美国公共卫生部门的一则防御流感宣传漫画
一些更为严肃的医学界布告也未能避免成为“双刃剑”。本着“预防比治疗更简单”的思维,美国卫生部门在1919年大力开展卫生宣教,希望借此降低第二波大流感疫情带来的风险。1919年3月底,美国公共卫生部门发布了针对大流感回潮的“六条警告”:
1、待在家中,鼓励你邻居也这么做;
2、除了急需情况,避免前去人员拥挤场所;
3、警惕所有感冒症状,及时隔离疑似患者;
4、通过上报疑似病例、检举违反检疫制度者来保护你自己;
5、任何家中的集聚性社交活动都是危险的;
6、医学专家表示:首次罹患流感六十天后,任何人都可能遭受二次感染。
前五条警示都曾见于“黑色十月”后一段时间内的防疫资讯。重复提及它们会让受众难免回想起第一次疫情高峰所造成的满目疮痍。而第六条建议更是在告诫公众不可掉以轻心的同时,激化了社会上本已暗潮汹涌的流感恐惧——既然免疫不能生成,所有人都公平地再次站在大流感死神面前,没有人可以预先判断自己的命运走势。
也许美国科学界难以想见,自己竭尽全力揭示大流感危险的善意行为,竟无形间加剧了普通民众的危机感。科学家们也很难料到,自己服务百姓的公益科普,竟会在刹那间被亟待渔利的药厂、保险公司等商业主体“窃取”。1919年11月,在一则名为《警告:流感将会以更危险形式重来》的广告里,药商假借俄州代顿市某医生之口宣传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