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法埃尔·马克斯|无隐私,无限制,今年尺度最大的美剧来了( 四 )


当然 , 非亲非故地 , 这么帮外来者难免有些可疑 。
果然在之后的相处中 , 克朗发现 , 这位母亲其实是被约翰的父亲抛弃至此的新世界人 。
她希望克朗与马克斯能将自己带回新世界 。
【拉法埃尔·马克斯|无隐私,无限制,今年尺度最大的美剧来了】
也终于 , 在几次与旧世界起义者一墙之隔惊心动魄地躲藏后 , 成功穿越了通往新世界的屏障 , 搭上了返程的火箭 。
本以为这个女人多年身在异乡 , 总算迈上了归途 。
谁知这个角色的使命就到此为止了 。
至于后续故事 , 自然与约翰有关 。
作为拥有新世界血统 , 却成长于旧世界的人 , 他在陌生环境中难免发生一些冲撞 。
不是新的文化驯化了他 , 便是他作为“野蛮外来者”刺痛了新世界美好的幻想 。
剧情到这里 , 整体来看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 , 不仅构建了新伦敦的设定 , 也把野蛮人和新伦敦人之间的矛盾树立起来 , 更揭晓了约翰的身世之谜 。
这部分的叙事节奏和镜头设计 , 都堪称电影级别 , 甚至能把它直接当成一部完整的科幻电影来看 。
但作为一部名著改编的作品 , 《美丽新世界》很难不让人把它拿来跟原著比较 。
先说好的方面 。
小说里对于“新世界”的描绘 , 有些在剧中得到了完整还原 。
比如展现了管理人员如何利用条件反射原理 , 对违规儿童施以电击“调教” , 让他们从小树立“每个人各司其职”的三观 。
在展现未来科技时 , 本剧也比小说里描绘的更具有现代气息 。
原著里的阶层按照五种种姓划分 , 而剧中把这个设定改为芯片识别 , 更加直观生动 。
在表现“新世界”的文化上 , 剧中更直白展现了崇尚“集体共享”的新伦敦 , 到底有多让人大开眼界 , “集体动作戏”场面说来就来 。
另外 , 全息投影、实时通话、云端共享等技术 , 在片中也是无处不在 。
这些改动 , 本质上延伸了小说里对未来世界的构想 。
不过 , 剧中也做了很多魔改 。
比如 , 在小说里 , 女性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 极少有女性是最高阶层的阿尔法 。
而经过阶层教化 , 她们也缺乏独立意识 , 认定女性就是男性的附属品 。
小说里的女主 , 就甘于接受身为β的命运 。
除此之外 , 剧版为了符合未来科技感加入的因陀罗系统 , 也在部分程度上偏离了主题 。
加入因陀罗系统之后 , 剧版将矛盾引向了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对决 , 偏离了剧集反乌托邦的主线 , 让“野蛮人约翰”和文明之地发生的对抗 , 也显得似有似无 。
相较于原著小说 , 剧版对于未来世界的批判性也明显被削弱了 。
在原著中 , 关于这个美丽新世界的遐想令人着迷 , 但看完全书 , 依然能时刻感受到约翰所坚守的旧世界秩序的绮丽之处:我不需要舒服 。 我需要上帝 , 需要诗 , 需要真正的危险 , 需要自由 , 需要善 , 需要罪恶 。
约翰的一系列话语在初读时振聋发聩 , 但这些在剧中却统统消失不见了 。
这或许就是有些剧集永远无法超越原作的原因 , 它们只拍出了皮毛 , 却丢失了灵魂 。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 , 不管小说还是影视剧 , 创作者都不能保证完美 。
赫胥黎构建的“美丽新世界” , 现在看来确实是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
但它之所以被视为“反乌托邦必看作品” , 是因为整个故事 , 几乎完美预言了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
阶级分化 , 排斥异己 , 科技飞速发展 , 人们只追求短暂的精神快感……
在看剧的过程中 , 也会让人冷不丁感到一丝毛骨悚然——
相对于赫胥黎所处的时代 , 我们自己就身处于一个“美丽新世界”中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