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氏|趣读:行走中原|历史上,中原那些名门世家( 二 )


带领谢氏走向鼎盛的人物是谢安 , 他是谢裒第三子 , 少时以清谈扬名海内 , 之后隐居会稽群山之东山 , 与王羲之等人出则渔弋山水 , 入则言咏属文 , 开创了享誉后世的“东山风度” 。谢安入朝后 , 一心扶植晋王室 , 性情娴雅 , 处事公允 , 治国儒道并用 , 广施德政 , 时有“江左风流宰相”美誉 。
谢氏家族最辉煌时刻当是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 , 前秦苻坚伐晋 , 两军在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东南方)激战 。谢氏成员组成晋营中坚力量 , 谢安在后方运筹帷幄 , 弟弟谢石、侄子谢玄、儿子谢琰在前线身先士卒 。以八万兵力 , 抵挡了前秦号称百万大军的进攻 , 为东晋赢得了数十年和平 。
谢氏作为当权士族的地位一直延续到南朝 , 与琅琊王氏并称“王谢” , 唐代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 , 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名句 , 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
陈郡谢氏“雅道相传” , 名人辈出 。据统计 , 东晋至南朝200余年中 , 谢氏见于史传的人物不下百人 , 除了军事精英 , 以文学艺术见长者尤多 。如才女谢道韫 , 他是谢安的侄女 , 谢安与子侄辈咏雪 , 谢道韫从容说出“未若柳絮因风起” , “咏絮之才”成为后世赞扬才女的常用语 。
六朝时期 , 谢氏家族的谢灵运与谢眺同为文学运动主将 , 并称“二谢” 。《诗品》对谢灵运有“名章迥句 , 处处间起 , 丽典新声 , 络绎奔会”的评价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生低首谢宣城(谢眺)”的称颂之语 。谢赫是南朝杰出画家 , 据说他描绘人物 , 看一眼即可 , 人物特征毕现 , 技巧颇高 。
陈郡谢氏故里在今太康县境内 , 谢堂村建有“中华谢氏陵园” , 供海内外谢氏族人寻根谒祖 。
◎“累朝辅相”洛阳吕氏家族
洛阳吕氏发迹于五代时期 , 先祖吕梦奇 , 山东莱州人 , 后唐累官至户部侍郎 。其子吕龟图 , 后周起居郎 , 迁居洛阳 , 为洛阳吕氏始迁祖 。
洛阳吕氏兴盛于吕蒙正这一代 。吕蒙正(944—1011) , 字圣功 , 吕龟图之子 , 北宋初年宰相 。吕蒙正本是宦门嫡子 , 因父亲妻妾成群 , 与母亲刘氏被逐出家宅 , 栖居窑洞 , 生活窘迫 , 他发愤图强 , 在太平兴国二年(977)高中状元 。其励志故事 , 引发后世文学创作者的兴趣 。有人假托吕蒙正之名 , 写了千古奇文《破窑赋》 。宋元南戏与元杂剧中 , 都有以吕蒙正为原型的《破窑记》剧本 , 河南坠子保留着《吕蒙正坐寒窑》选段 , 昆曲中有吕蒙正《泼粥》一折 。
身为一代贤相 , 吕蒙正有许多故事为人乐道 。吕蒙正初入朝堂 , 有官员当面挑衅:“这小子也来参政吗?”他佯装听不见 。同行有官员打抱不平 , 想去诘问此人姓名 , 蒙正劝阻:“假若知道了他的名字 , 就会终生难忘 , 倒不如不知道的好 。”大家都佩服他的宽容大度 。
一次 , 宋太宗让他挑选官员出使辽国 , 他推荐了陈姓官员 , 皇帝令重选 , 一连三次还是这个人 。皇帝发脾气 , 吕蒙正耿直地说:“出使辽国 , 这个人最合适 , 别人都不如他 , 我不能因您不喜欢耽误国家大事 。”太宗气得掉头欲走 , 又回过头来说:“罢了 , 论气量我不如你 , 就按你说的办吧 。”
蒙正选拔官员知人善任 , 时人称赞他“内举不避亲 , 外举不避仇” 。蒙正致仕回乡后 , 宋真宗途经洛阳拜访他 , 询问他家中诸子谁可担大任 。吕蒙正不推荐儿子 , 对皇帝说:“我的侄子夷简 , 现任颍州推官 , 有宰相之才 。”后吕夷简受到重用 , 于宋仁宗朝拜相 , 史书对他有“其于天下事 , 屈伸舒卷 , 动有操术 , 后配食仁宗庙 , 为世名相”的评价 。
《宋史》赞扬吕蒙正“质厚宽简” , 他的这种质朴、宽容、敦厚、不苛求的品格 , 成为吕氏家风 , 遗泽后世 。吕蒙正出任了宋太宗、宋真宗两朝三任宰相 , 他的侄子吕夷简出任宋仁宗宰相 , 吕夷简次子公弼 , 神宗朝辅政 , 位同宰相 , 三子公著 , 哲宗朝任宰相 , 吕氏“一门四宰辅” , 盛极一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