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能“无欲则刚”了( 二 )
但物欲的经济意义又是真实存在的 , 商务部的数据是2018年全国社消总额38.1万亿元 ,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76.2% , 去年全国社消总额是41.2万亿 ,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回落到57.8% , 这并不是好消息 。知乎有个热门话题“一个年轻人为什么毫无欲望” , 不是说年轻人不消费 , 而是他们消费的社会性和参与性大为降低 。日本新潟县的越后汤泽因川端康成的《雪国》而出名 , 也确有一班从东京开来的雪国列车 , 全程75分钟 , 曾经一票难求 , 但如今门可罗雀 。著名的哈雷摩托 , 曾经是年轻美国人的潮流象征 , 1980年车主的平均年龄是25岁 , 现在是58岁 , 公司喊出吸引200万新人的口号 , 迄今无济于事 。技术进步让抖音、快手式轻娱乐飞速迭代 , 我们不必像上辈人那样亲历亲为才能收获快乐 , 连“玩物丧志”的过程都免了 。这对实体经济是坏消息 。从心理溯源的角度来说 , 经济高速发展 , 社会剧烈变化 , 造富神话层出不穷 , 普通个体失落感强烈 , 会导致严重的自我矛盾 。大部分人讨厌一成不变的生活 , 又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恐慌 。曹德旺一直不理解年轻人宁可送外卖也不进福耀 , 其实《美国工厂》那些让别人不舒服的管理因素 , 中国年轻人同样不喜欢 。
如果中国制造的优势就是把年轻人组织起来 , 从事简单而没有创造力的重复劳动 , 那这个优势迟早会消失 , 以曹老板的精明早应该想明白 。所以大佬经常给年轻人打气 , 俞敏洪说“别怨世界太难 , 奋斗是生命常态” , 王石劝年轻人别急着买房 , 抓紧创业 , 董明珠说“年轻人要准备失败 , 才能走向成功” , 梁建章说 , “年轻人都应该去大城市” , 还鼓励生二胎 , “年轻人太少削弱中国竞争力 。 ”老罗当年“彪悍人生不需要解释”的悲情不管用了 , 马云“梦想还是要有的 , 万一实现了呢?”曾经很励志 , 到“996福报论”也套路化了 。很多大佬希望年轻人为确定的目标努力 , 但他们所展示的未来就是另一种《生态箱》 , 只能起反作用 。各种外部因素对消费的抑制也越发明显 。上海财经大学的宏观项目组今年3-4月组织了一次对上海市民的调研 。 在1705份样本中 , 小于20岁的受访者占比0.06% , 21岁到30岁是34.55%;31岁到40岁之间为42.17%;41-50岁之间是16.42% , 51岁到60岁6.10%;61岁以上的仅为0.70% 。结果疫情期间收入下降最明显的就是21-30岁这个群体 , 他们的消费意愿、储蓄水平和偿债能力受到很大影响 。如何生活原本是一种很个人化的处世哲学 , “达则兼济天下 , 穷则独善其身” 。《韩非子》有个故事 , 写齐国隐士狂矞、华士二人相约“不臣天子 , 不友诸侯 , 耕作而食之 , 掘井而饮之 , 吾无求于人也” 。这是典型的应激反应 , 在时代剧变时把生活简单化 , 以排除所有未知风险 , 跟有些年轻人对什么都没兴趣 , 只喜欢在家狂饮肥宅快乐水差不多 。但这个活法有破坏性 。于个人而言 , 会造成社会感知的退化 , 出世很容易 , 再入世就痛苦了;对经济而言 , 会抑制大宗消费 , 特别是房子、汽车 , 丰田普锐斯之父嵯峨宏英就说过 , “年轻人不再把车作为梦想的话 , 整个行业都将难以为继 。 ”《韩非子》中的狂矞、华士最后被姜子牙杀掉了 , 因为这种小国寡民的活法 , 让任何社会治理策略都失效了 。今天“小隐隐于家”不会有生命危险了 , 每天活蹦乱跳或是放空自己 , 都是一种活法 , 你的选择 , 你承担后果 。 来源:钛媒体
推荐阅读
- 以人之常情对待身边人
- 学过形式逻辑的猫友能不能占到1%?
- 长城新媒体|4岁女童脸被划破,城管执法不能“殃及池鱼”
- 国人|400人集体为国赴死!91岁的她感动国人:至死不能忘记你们
- 韩国年轻人的绝望:遍地千万豪宅 涨幅超深圳
- 微信封号致用户自杀:再智能也不能没有人工客服
- 杂感
- 合同签三年,只认可两年,想要复议却不能!
- 不能忽视跃前一退的力量
- 斗殴被网络喷子忽悠成见义勇为,法律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