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综艺咖”的春天终于到了困局随后

综艺|“综艺咖”的春天终于到了困局随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综艺|“综艺咖”的春天终于到了困局随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综艺|“综艺咖”的春天终于到了困局随后】◎张榆泽
几个月前 , 在《王牌对王牌》第五季的后半程 , 有不少观众表示 , 沈腾和贾玲在节目中的状态没有以前饱满了 , 时不时会流露出疲惫的神态 。在这些“抱怨”中不难看到 , 综艺节目即便人数众多 , 也吸引了唱、演甚至其他行业的各路神仙加入 , 但真正能够承担核心功能的人非常有限 。何炅说 , “综艺变得谁都可以来做 , 但是却又不见得每个人都做得好 。”
怎样才算是做得好呢?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 。“搞笑”本来就很难了 , 要在不同类型的综艺中恰如其分、恰逢其时地“搞笑”更是难上加难 。最近腾讯视频推出了一档选拔综艺新人的节目《认真的嘎嘎们》 , 按照创作者最开始的意图 , 节目就是想要生产一批能够稳定持续地帮助综艺产生效果的人 。
这档节目选拔综艺新人时的考核结果 , 分别是代表有趣的“嘎”和代表无趣的“尬” 。这两个字本来也是努力搞笑时的一体两面 , 做得好能够化解尴尬场面 , 成为输出笑点的契机 , 谢依霖在十年前《大学生了没》中的“一秒变格格”颇为经典 , 现在看来依然让人捧腹不止;而做得不好则有可能让环境瞬间凝固 , 在《认真的嘎嘎们》中有一位学员把同一个段子连着表演了两遍 , 在导师集体给出“尬”之后 , 又嘟嘴卖萌解释这是“重复”表演手法 。
好在《认真的嘎嘎们》从本质上不是一个喜剧类节目 , 而是一档专业探讨节目 , 让人捧腹大笑只是选人过程中的附加品 。这个设定让观众能够与节目达成某种程度的和解 , 不至于用“好不好笑”来给节目盖棺定论 。
近年来喜剧类综艺越来越多 , 光是《欢乐喜剧人》就已经做到了第六季 , 再加上各大卫视和视频网站层出不穷的节目 , 观众一方面感叹“越来越不好笑了” , 两个小时的小品合集似乎看起来寡淡无味 , 一方面又对各种段子趋之若鹜 , 这个春天光是一句“淡黄的长裙”就引发全民改编热潮 。
视听媒介一个重要功能便在于提供娱乐 , 让观众沉浸到那种完全放松的场景中 。从《正大综艺》到《快乐大本营》 , 再到这两年的《喜剧总动员》《笑声传奇》等 , “让观众笑”变成一个创作越来越显性且重要的标准了 。从某种程度上讲 , 谁能制造笑点 , 便能赢得一大半收视率 。但喜剧类综艺越做越内卷 , 也越疲惫 , 导师们都是熟面孔来回串场跑 , 选手们一周一个剧本内在消耗实在严重 , 更重要的是这些表演虽然完整 , 但大多是一次性的 , 创意变成了一锤子买卖 。所以电视上的喜剧之路何去何从?互联网时代的娱乐姿态该是什么样的?社会情绪又该如何抚慰?这些问题都悬而未决 。
《认真的嘎嘎们》最让人惊喜的地方在于 , 它关注表演 , 更关注人 。把“选秀”逻辑放在综艺咖身上 , 其实不只是一种创作模式的挪用 , 更代表了行业和社会开始正视“综艺咖”作为一种职业所带来的价值 。
虽然说学逗唱样样都会 , 但这些综艺咖却长期处于配角的位置 , 常常需要在节目中不断恶搞自己、取悦观众 , 甚至也因此被冠上“丑角”“谐星”之名 。例如《康熙来了》中的陈汉典就十几年受困在这种身份中 , 刘维也一直苦恼大众只知他插科打诨的一面 , 而不识其曾歌手出道 。从内在认知到外部环境 , 综艺咖好像都不是一个足够体面的存在 , 而《认真的嘎嘎们》的诞生似乎就是对这种贬义理解的反驳 , 名字加上“认真的”前缀 , 就有让观众重新注意到这些综艺咖们的努力:原来他们不是哗众取宠 , 每一个意外的梗 , 可能都是他们现场表演力、创意生产力和即兴反应力等的组合 。也正是这样的逻辑 , 让这些以搞笑为生的人能够重拾职业尊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