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红|原创探火追“星”| 从西昌到文昌,这群系工姐姐乘风破浪向天行

_本文原题为 探火追“星”| 从西昌到文昌 , 这群系工姐姐乘风破浪向天行
20岁 , 她们在青春最美的年华走近闭塞荒凉的大山 , 逐梦星辰 。
30岁 , 她们在初为人母的阶段踏上万象待新的海岛 , 二次创业 。
40岁 , 她们在家庭事业的双重挑战下突围向前 , 征战太空 。
当长征五号托举着天问一号直奔寰宇 , 40+的她们 , 扛起系统工程师的责任和使命 , 坐镇发射场各个关键岗位 , 或从容指挥、或冷静思考、或深情注视、或认真判读 。 从月城西昌到海岛文昌、从北斗组网到嫦娥奔月、从天舟遨游到火星探测 , 一路走来 , 她们乘风破浪向天行 , 用不馁与坚信、用努力与超越 , 成长为发射场各个系统各个领域的“大姐大” , 对任务进行总体把关、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 , 是西昌航天征战星辰大海一支重要的“她”力量 。
张秋燕她手握着火箭飞行安全的最后一道保险
42岁的张秋燕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测控系统工程师 , 此次探火任务的安控助理兼外测总体系统工程师 。
宋玉红|原创探火追“星”| 从西昌到文昌,这群系工姐姐乘风破浪向天行
文章图片
张秋燕
“如同飞机飞行的‘黑色13分’ , 火箭飞行也有至关重要的‘黄金10秒’ 。 ”作为此次任务的安控助理 , 张秋燕说 , 一旦火箭起飞后出现故障 , 她必须在这短短10秒内 , 根据20多类图像、曲线和近百个关键数据 , 做出正确的安全判断 , 协助安控指挥员迅速决策 , 实施安全控制炸毁 , 确保发射场和航区内的重要目标安全 。 手握火箭飞行安全的最后一道保险 , 这个岗位有多重、这份责任有多大 , 这位姐姐有多帅不言而喻 。
2003年 , 带着对航天的向往 , 大学毕业的张秋燕从八百里秦川走近了川西大凉山 , 成为中心技术部一名系统工程师 , 开始在航天测控一线摸爬滚打 。 本科学的是信息 , 岗位却是测控 , 张秋燕的成长注定不易 。 从普通雷达岗位到测控总体 , 张秋燕一步步挑战自己 , 一步步学习成长 , 排除重大故障、公开出版教材、完成多项研究、获得众多奖项 , 平淡娴静的陕西妹子内心却倔强要强 , 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测控大拿 。 2015年 , 张秋燕从西昌转战文昌 , 参与到文昌发射场的建设中 , 不仅扛起了“海南发射场大口径无线电设备标校方法研究”等课题攻关任务 , 还承担起了两型火箭发射的安控工作 。
长征七号首飞时 , 火箭点火起飞后10秒左右 , 实时显示的火箭飞行弹道参数出现了异常偏差并超出了设定的安全红线 , 安控工作间内雅雀无声 , 紧张到令人窒息 。 坐镇安控台前的张秋燕 , 迅速查看辅助图像和关键参数 , 辅助安控指挥员很快给出了“系设备测量偶发误差 , 火箭本身飞行正常”的判断 。 最终火箭成功飞天 , 印证了他们的判断 。
火星探测任务启动后 , 她和岗位人员重新拟制了近万字的安控方案 , 全程参与次次安控演练 , 每一项测试、每一次联调都以首次的标准和警醒准备和参与 。 虽然 , 已经顺利完成了文昌发射场5次任务的安控工作 , 火箭升空的那一刻 , 张秋燕还是有点小紧张 , 她说 , 为了万无一失的目标 , 他们把安控工作尽力做精做细做极致 , 同样也为了万无一失的目标 , 却希望这项工作永远备而不用!
宋玉红她用心守护着发射场的千里眼顺风耳
47岁的宋玉红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通信系统工程师 , 在此次探火任务中负责光纤通信系统技术总体工作 。
宋玉红|原创探火追“星”| 从西昌到文昌,这群系工姐姐乘风破浪向天行
文章图片
宋玉红
通信工作在航天发射中担任信息传输“大动脉”的角色 , 如同人的眼睛和耳朵 , 是发射任务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 “我们的工作就是确保通信通 , 路路通 。 工作虽累 , 但很有成就感 , 非常有意义!”快人快语的宋玉红这样评价自己的工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