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损失与新兴市场的牛市测验( 二 )

全球疫情损失与新兴市场的牛市测验
数据来源:New York Times比如:中国的医学研究人员在英国《Nature》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 , 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康复后 , 体内的抗体可能只能维持2到3个月 。 尤其无症状感染者 , 抗体维持时间会更短 。 该项研究还显示 , 在重庆市进行的调查发现 , 新冠病毒感染者痊愈后体内抗体水平会迅速下降 。 此外 , 无症状感染者的免疫反应弱于有症状感染者 。据论文介绍 , 该项研究是由重庆医科大学学者在重庆市对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追踪研究 , 研究对象为285名感染者 , 其中包括37名无症状感染者 , 从而系统分析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临床和免疫学特征 。 调查发现 , 约90%的病例在出院后2个月总抗体水平会降低70%以上 。 这项研究震惊了各国医学同行 , 毕竟 , 这是世界上第一份研究新冠病毒患者免疫反应的文献 。全球疫情损失与新兴市场的牛市测验
二、新冠疫情可能造成的损失根据最新的财务报表 , 我们可初步估计新冠疫情对全球银行造成的信用损失规模有多大 。 7月15号 , 美国大型银行Wells Fargo、JPMorgan Chase以及Citigroup 公布第二季度财报 。 这三家银行的坏账准备金均进一步增加 , 总共计提280亿美元 , 仅次于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第四季度 。 此外 , 与JP、CT获得净收入不同 , WF在第二季度公布了自2008年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 。另外 , 7月9号 , 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的S&P Global Rating 发表信用展望报告 。 根据S&P Rating涵盖的88个银行系统的信用数据来看 , 未来两年全球银行信贷损失预计将累计高达逾2.1万亿美元 。 2020年全球银行信贷损失预计将达1.306万亿美元 , 是2019年6030亿美元的两倍还多 。 尽管由于经济学家预测明年经济将迎来强势复苏 , 2021年信贷损失可能会下降至8250亿美元 , 但仍比2019高出大约三分之一 。关于亚太地区信用展望 , 到2021年底的两年中 , 亚太银行系统的信贷损失将达1.266万亿美元 。 中国在亚太信贷规模中占了逾一半 , 其在该地区信贷亏损的占比超过了四分之三 。 该报告预计 , 整个地区的银行系统的信贷指标可能要到2023年才能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全球疫情损失与新兴市场的牛市测验
关于不同地区信贷损失差异的原因 , 标普指出 , 2020年至2021年全球信贷损失预计将以每年超过75%的速度增加 。 不同地区的信贷损失差异巨大 , 大约60%的损失来自于亚太地区 , 不过北美和西欧信贷损失增速最快 。 这种差异的出现可能有多种原因:1)在客户贷款方面 , 中国的银行体系在向其经济提供信贷方面相对更为重要;2)在美国 , 借款人通常可以受益于深度、流动性和成熟度较高的债券市场 , 庞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部门以及完善的银行的运行系统;3)虽然中国首先遭受到了疫情的打击 , 但该国很快地控制住了疫情的进一步发展 。 目前为止 , 中国经济已经有所改善 。 大量的货币政策和有针对性的财政刺激措施也有助于稳定信心 , 并有助于银行家改善复苏前景 。全球疫情损失与新兴市场的牛市测验
总的来说 , 标普认为 ,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要比人们预计的要长 。 信贷损失的增加和收益降低的组合将不可避免地打击世界各地的银行 。 目前经济学家已经注意到疫情的发展和经济损失是非线性的 , 例如疫情的控制时间是预期的两倍那么经济衰退的时间将是两倍以上 , 恢复的时间可能会更多 。 因此 , 消费者和商家都要做好长期面临挑战的准备 , 无论是市场环境还是经济状态想要恢复都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三、新兴市场的前景展望在全球流动性改善的背景下 , 新兴市场的风险资产价格在第二季度显着回升 。 与此同时 , 对平稳的复苏增长预期也随之提高 。 考虑到近几个月的强劲势头以及金融约束状况的放松 , 投资者增加新兴市场风险敞口的风险回报的确很诱人 。 此外 , 在年初至今 , 规模庞大的新兴市场债券和股票资金外流的背景下 , 国外投资者的仓位仍然很低 。我的判断是 , 并不能排除投资组合资金外流在下半年发生逆转的场景 , 这将进一步提振市场情绪 , 并扩大新兴市场的反弹幅度 。 然而 , 最新的FMS调查显示 , 市场情绪仍然普遍不乐观 。 许多投资者对短期内的新兴市场前景持中立态度 , 并对近期价格回升持怀疑态度 。 尤其是 , 最近全球范围内 , 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COVID-19确诊感染人数的上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此外 , 在财政赤字扩大和公共借款增加的情况下 , 激进的货币和准货币政策宽松 , 已经使得新兴市场的风险溢价大幅下降 。 但是详细研究发现 , 新兴市场的基本面几乎都没有获得改善 。 随着中央银行在债券市场上越来越活跃 , 非常规货币政策所提出的问题多于答案 , 而且这些问题重重的财政刺激路径仍然需要有可靠的退出策略 , 或者说决策者在疫情后期还有空间进行重大调整和改革 。因此 , 我仍然对新兴市场的风险资产保持一定的谨慎 , 而且考虑到新兴市场相对复杂的投资环境 , 我更倾向于“质量”型的投资标的而非“数量” 型的投资策略 。 另外 , 根据最新资本流动预测表明 , 流入新兴市场投资组合的资金仍然疲弱 。 2020年投资组合流入量仅为1000亿美元(占新兴市场GDP的0.3%) , 低于2019年的3190亿美元(占新兴市场GDP的1.0%) 。 话虽如此 , 全球流动性扩张确实抑制了波动性 , 并缓解了投资背景风险 , 因此 , 如果有更好的经济活动数据(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数据)的支持 , 这可能会为新兴市场的风险资产提供一些上涨的支持 。关于新兴市场是否可以跑赢发达市场的问题 , 我的看法有几个不同角度 。 首先 , 从大型机构的长期资产配置团队来说 , 他们普遍认为 , 尽管新兴市场在短期内可能表现不佳 , 但从长远来看 , EM总是优于发达市场 。 因此 , 几乎毫无例外地 , 绝大多数投资者在预测大类资产的长期收益时将新兴市场股票和债券归类为在各地区和资产类别中的潜在收益最高的资产类别 。 但是 , 很显然 , 历史数据并未能证实新兴市场股票在潜在增长率较高的假设下 , 其表现将胜于发达市场的股票 。 我认为其中的原因有几个:1)较高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并不能始终确保实际GDP的强劲增长;2)即使人均实际GDP增长显着 , 这也并不能保证较高的股票市场收益;3)造成2)的原因包括:生产力提高的收益被转移给员工而不是股东、股权的长期稀释 , 以及资本配置不当 , 从而以股东利益的代价促进经济增长;4)因此 , 光有“EM”这个标签不能保证长期结构性牛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