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求证“偷外卖”细节

_本文原题是求证“偷外卖”细节
7月20日 , 看到题为《请放他一马 , 在“偷饭”大学生面前 , 我们都有罪》的帖子 , 笔者打赏1元 。 因为想到了雨果《悲惨世界》的冉阿让 , 想到杜甫的“堂前扑枣任西邻 , 无食无儿一妇人 。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 因为毕竟人需要吃饭才能够活下去 , 贫困生也是困扰高校的一大问题 。
再看看那个帖子的下方 , 阅读、点赞、在看都是“10万+” , 打赏者6700多人 , 觉得“民意”与“公意”很一致 , 舆情几乎是一边倒 , 放心了 。
然而 , “子弹飞一会儿”之后 , 笔者再次复读新闻的内容 , 对于某些细节有了新的思考 。
首先 , 被刑拘者的“南京某名校本科生”的身份——南京能够称得上“名校”的也就是那几所学校 , 为什么不能直说?莫非担心因此影响了正在进行的招生?无奈在如今这个“微时代” , 分分钟就可以知道“名校”姓甚名谁 , 何必吞吞吐吐呢 。
第二 , “正在复习考研”的界定 。 不少学生从大一就“正在复习考研”了 , 为什么不点出是哪个年级?要做标题党 , “距离考研×××天 , 饥饿难耐偷外卖”云云岂不更加惹眼?
第三 , “为了他的学业 , 家中三个兄妹都已辍学”——该动机如何去查询?是不是家里有几个兄妹打工者 , 均可以这般描述?
第四 , 也是比较重要的 , 校方在干什么?让一个知名大学的学生饿到去偷外卖 , 学校领导的扶贫意识、小康意识哪里去了?学生会、团委等有关助学金的机构在做什么?班里的生活委员为什么不反映?
然而 , 坊间尤其是一些自媒体公众号并不管笔者的疑问 , 而是继续热炒狂转带节奏 , 乃至出现“南京是个温馨的城市 , 总不该……”“如果他偷的是黑人学生的外卖……”之类的不无“虚拟语气”的推论 。
这就疑似骗流量、骗打赏或者图一时口舌之快的“道德高地施压” 。
记得2015年12月 , 各家媒体都有消息:郑州大学生暑假在家掏鸟窝抓16只鸟 , 卖了千把元 , 获刑10年半——消息一出炸了锅 , 街谈巷议 , 舆情汹涌 。 有网友说贪官几千万元的赃款 , 也才判了10年 , 学生在自己家门口掏个鸟就如此重判 , 有失公平 。
其实 , 评论是颇有偏颇的 。 姑且不论谁人能够“在自己家门口”随手掏出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即新闻具有多大的真实性 , 仅仅从“接受心理”分析 , 误区就显而易见 。 因为贪官吃的多半是民脂民膏 , 而且皮厚心黑 , 往往不择手段 , 所以千夫所指 , 万口唾骂——当然 , 落下骂名也是咎由自取 。 而燕隼和凤头鹰走私出口一只也上万元 , 而且此类猛禽一窝一般就是活一只 。 加上在网上兜售的小闫并非初犯——以往就从事过这种行当 , 这是网民所不知道或者不大关注的 。
故此 , 作为老新闻工作者的笔者 , 想告诉大家 , “细节”疑窦的背后 , 是时下阅读与转发新闻的须知之一:让新闻飞一会儿 , 让自己有时间想一想 。
7月20日下午 , 侦办“偷外卖”案的南京市公安局雨花台分局揭开了谜底:第一 , 李某某(男 , 24岁)2018年毕业于湖南省衡阳市某大学 , 同年到南京打工 , 并非在读名校学生 。 第二 , “偷外卖”男子自己订的外卖被人拿走 , 遂产生报复心理而多次偷他人外卖 , 并非“因饥饿偷外卖” 。 第三 , 目前李某某有固定收入 , 其租住在南京市雨花台区某小区 。 第四 , 李某某父母和大姐在老家务农 , 二姐、三姐分别在北京、海南工作 。
笔者几乎不必再说什么 , 只是为自己打赏的1元钱脸红 , 好在“学费”不贵 。
虽然细节大不相同 , 但那“报复心理” , 不能不叫人记起蓄意坠湖的贵州安顺的公交车司机 。
“奇文共欣赏 , 疑义相与析 。 ”但愿“看细节”能够成为日后大家分析新闻的解剖刀 。
【新闻|求证“偷外卖”细节】[责任编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