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周静: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做品高确信对客户有价值的事( 三 )


支持深度定制的企业统一协作平台 , 通过具备集成与联通的应用能力 , 实现企业内、企业间的高效协作 。
未来|周静: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做品高确信对客户有价值的事
文章图片

聆客企业协作平台 , 这个产品是许多客户非常熟悉的 , 是我们在2012年就推出的产品 。
许多人会问我们:聆客跟阿里的钉钉、腾讯的企业微信看起来很像 , 究竟有什么区别?
我的回答是:不管是钉钉还是企业微信 , 都是在即时通讯的基础上发展企业应用 。
而品高的聆客恰恰相反 , 它是在企业级应用架构上 , 去集成即时通讯能力 。 即时通讯是只是为了助力基于企业工作的团队协作的应用和能力 , 网盘模块是为了应用提供文件存储、共享能力的应用和能力 , 等等 。 总之 , 企业本身需要什么能力 , 我们就会叠加这些能力 。 大家看到 , 不管在PC端还是手机端 , 我们的聆客都在不断叠加各种企业应用 。 但这些应用的功能从来不是重点 , 或者说即时通讯并不是企业的基础架构 , 企业SaaS的核心是企业的基础架构 , 聊天只是企业的一个基础应用而已 , 必须围绕企业的应用服务 。 这就是品高聆客和互联网钉钉、企业微信的最大差别 , 从出发点带来的差别 。
2014年开始我们说 , 移动优先 , 为什么?不是因为聆客移动端做的很好 , 微信就是赢在移动端 , 互联网大量的强调移动的船票 。 但是 , 品高聆客对移动优先的真正理解是:按照场景化构建是企业应用的重要方向 , 未来的企业应用大量的使用场景是移动化 , 但是这绝对不意味着会为移动端独立架构体系 , 品高聆客一直践行着企业架构前后端分离的多端架构体系 , 虽然使用场景上将从PC向移动迁移 , 人们将使用手机来处理许多工作事务 , 但是PC端同样重要 , 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才是移动化、多端化的坚实基础 。
这个平台会由我们聆客平台的最早用户 , 广州地铁来介绍 , 通过他们的介绍 , 大家完全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一个企业 , 自主拥有这样的能力平台 , 为业务所带来的价值 。
PaaS产品:品高云应用支撑平台(BingoFuse)
面向企业应用中台的基础架构 , 打破应用建设竖井 , 向新一代共享应用架构演进 。
未来|周静: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做品高确信对客户有价值的事
文章图片

介绍最后一个产品 , 品高云应用支撑平台 。 “应用支撑平台”在许多互联网企业叫做“应用中台” 。 有人问 , 应用支撑平台是不是原来传统的企业应用中间件 , 我认为对后者确实有替代作用 , 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 。 如果把像统一用户、单点登录、授权、消息、流程、文件、事件服务等基础的能力作为服务提供出来 , 将大大降低原有的开发难度和整合运维难度 , 也只有这样 , 才能做到打破应用的竖井 。
应用支撑平台 , 从架构来看 , 很可能是中国IT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另一个弯道超车的可能——我们的应用架构在变化 , 原来竖井式的应用架构被打散 , 拆分到各个层级——包括数据、服务、多端应用、多场景化 , 分布在不同企业 , 分布在互联网上…等等 , 这是全新的趋势 。
在这种趋势下 , 我们还没有很好的管理经验 。 比如大家说的微服务架构 , 很难吗?技术上不难 , 直接开发就可以了 , 更难的是背后的整个架构体系 , 以及未来诸多服务背后的管理问题 。 谁来治理 , 服务的SOA是什么?服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果一个服务出了问题 , 对其他关联服务的影响怎么解决 , 等等 。 这些都是我们全新架构面临的问题 。 当然 , 我们也会在应用支撑平台上做更加深入的实践 , 基于云的基础能力和微服务能力的低代码免代码的开发能力 , 开发出更加快捷、更加场景化、更加客户个性化的应用 , 甚至于更加协同、社交化 , 打通内外部的应用 。
企业上云 , 只有真正解决了应用的敏捷开发 , 能够开发出过去无法想象的应用 , 跨组织协作、跨应用协作的应用 , 更加智能感知的应用 , 才能体现它的意义 。
这就是品高云应用支撑平台所追求的方向 。
这个平台虽然是最新的 , 也是最能体现品高软件成立服务企业级客户十七年、品高云诞生十年来我们的思考和积累的 。 同样 , 我们也是在跟我们的客户磨合中来完成这个蓝图和梦想 。 因此 , 我们会隆重邀请越秀集团的架构师来分享在品高云应用支撑平台上打造“云上越秀“的应用支撑能力的实践 , 同时这也是一个集大成的全栈云实践 。 我相信大家都会非常期待 。
以上介绍完毕品高全栈云解决方案的全部成员 。
未来|周静: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做品高确信对客户有价值的事
文章图片

说到底 , 我们做“云”的最终目的就两个:一是数据资产 , 二是应用 。 如果让我们的应用更加容易开发、更加敏捷 , 更加个性化 , 更加让大家喜欢使用 , 那么这个云就成功了——这是未来我们衡量云架构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