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夫·戴尔|杰夫·戴尔:我在北京逛故宫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杰夫·戴尔:我在北京逛故宫
他是曾让村上春树为之倾倒 , 备受阿兰·德波顿青睐 , 令作家许知远多次感到“十分紧张”的英国文坛瑰宝;他涉足文学、摄影、电影、音乐等多个艺术领域 , 获得及入围过多种奖项 , 作品已被翻译成24种语言;他被《每日电讯报》称为“很可能是当今最好的英国作家” 。
杰夫·戴尔|杰夫·戴尔:我在北京逛故宫
本文插图

他是杰夫·戴尔 。
杰夫·戴尔早在2013年就来过中国了 , 当时《然而 , 很美:爵士乐之书》《寻找马洛里》《懒人瑜伽》的中文版刚刚面世 , 他去到了北京、上海等地 。 或许是这次中国之行给了他众多旅行体验中的些许灵感 , 他在2017年出版的 White Sands 一书中花费了一个章节的篇幅 , 讲述了独特的“北京奇遇” 。 该书中文版《白沙:来自外部世界的经历》刚刚上市 , 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
杰夫·戴尔|杰夫·戴尔:我在北京逛故宫
本文插图

《白沙:来自外部世界的经历》
[英]杰夫·戴尔 著
王晓英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0年6月
“我在中国的最后一天 , 也就是去故宫的那天早上 , 一觉醒来 , 感觉自己累得要散架 。 ”在《故宫》篇开头 , 我们似乎已经做好准备要看到一名典型国外游客在北京的真实冒险 , 但熟悉杰夫·戴尔的读者都知道 , 他绝对不会这么干 。
“他以创作像钥匙那样只此一件的书为乐 。 ”英国批评家詹姆斯·伍德这样评价戴尔 。 他从来不拘泥于一种既定的创作形式 , 因此他的作品常常具备“超文体”的性质 , 被称作迷人的“杰夫·戴尔文体” 。
果然 , 正如无法被认为是安分的作家一样 , 杰夫·戴尔也从来不是一个安分的游客 。 虽然他在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奇妙的冒险与朝圣之旅 , 但他并非在完全单纯地写景抒情 , 而是在其中嵌入了许多真假难辨的细节 , 这些小说般的情节甚至带有“奇遇”的意味 。 不过 , 真实或虚假的维度早已不重要 , 因为这正是“杰夫·戴尔文体”最重要的特征 。
「在不同的文学形式和相应的阅读期待之间 , 有一条分界线 , 可最关键的是 ,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 , 你不需要刻意地画一条这样的分界线 , 并在心里衡量这本书距离这条所谓的分界线游离了几分 。 就这点而言 , “白沙”既是地毯中间的一块图案 , 也是地图上的一处空白 。 」
——杰夫·戴尔,《白沙》序言
从法属波利尼西亚到挪威最北部 , 他的足迹遍布全球 。 在他的整个探险过程中——与北京故宫一位实际上并不是导游的“导游” , 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位朋友 , 与白沙监狱附近搭便车的陌生人 , 与在洛杉矶的美国爵士乐手唐·切利(或者仅仅是一张他的照片) , 作者继续着对世界未尽的探索——他究竟在寻找什么?连他自己也未必知道 。
正如杰夫·戴尔所说 , 他的作品将无法符合任何对于某类书的阅读期待 。 《白沙》游走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 , 玩起了游记和小说杂糅的“反文体”游戏 。 这不难让人想起他的另一本“游记”《懒人瑜伽》 。
《懒人瑜伽》
W.H.史密斯最佳旅行书籍
[英]杰夫·戴尔 著
陈笑黎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懒人瑜伽》的内容就如同书名一样 , 包含了闲散、慵懒以及缓慢但从不停止的运动 。 从阿姆斯特丹到柬埔寨 , 从罗马到印度尼西亚 , 从利比亚到黑石沙漠的火人节 , 短暂的超然的平静是生活在永恒的运动状态中给予他的唯一回报 。 即使是叙述自己在这些地方所发生的不幸遭遇时 , 他也总能悄悄接近你 , 用对更严肃的事情的体察带来惊喜 , 用满世界游走的方式反观个人生活的意义 。 本书窥见了大部分人心中对外部和内心之旅的渴求 , 使我们成为这些奇异旅途上的同伴 , 同时也悄悄变成了寻找某种存在或并不存在的事物计划的共谋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