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改|写给决策和管理者:混改不宜搞 “批发”,这三件事建议谨慎


摘要:欢迎关注国企改革先锋号:混改风云
混改|写给决策和管理者:混改不宜搞 “批发”,这三件事建议谨慎
本文插图

文|刘斌(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 , 知本咨询首席国企改革专家)
编辑|亿亿
混改进入“夏忙”季节 , 各省各地新闻不断 , 热度不亚于盛夏的骄阳 。
我观察到 , 这其中比较常见的标题是:
“某省集中推出几十项混改项目” , “某省未来三年内将推动一百多家企业全面混改” , “某集团十几个项目集中亮相某某产权交易所” 。
据知本咨询不完全统计 , 各省以这样集中、批量推出混改项目的方式 , 2019年一共有1500多家 。 2020年以来 , 还有很多这样的新闻 。
这种方式好不好?从宣传效果、市场影响、作业效率三个方面来看 , 这种集中推动混改项目招商引资的办法无可挑剔 , 非常有效 。
几十家企业一起亮相 , 本身就是新闻事件 , 可以造成更大的传播效果 , 会让更多的潜在投资者和社会人士知晓 , 肯定很好;
从产权交易市场的角度 , 能够一次性推出这么多项股权交易项目 , 在国有股权市场里的影响力 , 肯定比单个项目大不少;
同时相关的组织协调部门只用一次集中的工作 , 就可以把本省这件改革大事办的漂亮 , 管理投入产出比肯定是高的 。
然而 , 混改的效果 , 最终判定的标准 , 是项目成交率 。 下面我从这个视角 , 来谈谈对于混改项目批发性推荐这种方式的个人浅见 , 供批评指正 。
混改|写给决策和管理者:混改不宜搞 “批发”,这三件事建议谨慎
本文插图

观点一:混改项目不宜搞“批发”!
原因有三:
? 股权是高度个性化交易而不是批发商品
一个企业一个故事 , 一个行业一种活法 。 混改的时候 , 每家企业的股权 , 看上去就是一个比例 , 一个金额 , 一个企业名字 , 但这些符号后面代表的历史、模式、竞争力、干部、机制 , 都是完全不同的 。
如果在项目推荐的过程中 , 采用统一模板、统一方式、统一列表的方式 , 把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公司、不同的需求简单列在一起 。 投资者看到的最多也就是一个目录 , 有价值的东西看不到 , 反而会被大量多余杂乱的信息所干扰 。
这就造成一个结果 , 推介会上人头攒动 , 繁荣如广交会 , 会散人散 , 真正的对接没几个 。
? 批发式推荐容易令混改股权贬值而不是增值
举个例子 。 如果我们想买字画 , 你去拍卖行 , 有的书法家一次展出十幅 , 有的还能现场再写再画 , 这一般都拍不出多少价钱 。
真正的艺术品 , 都是一件一件慢慢展开 , 有条不紊的介绍 , 把它的稀缺性、增值性都说明白 。 而且 , 不同的拍品 , 专业收藏人士是不一样的 , 也没法对牛弹琴 , 所以找对潜在买家也很重要 。
混改|写给决策和管理者:混改不宜搞 “批发”,这三件事建议谨慎
本文插图

混改股权不是字画 , 但是要比字画、古董更加价值可观 , 投资者会更慎重 , 那么在此特点下 , 呼啦啦把好的坏的、轻资产的重资产的、业绩平平的和发展预期好的各类企业股权全部混在一起 , 一股脑端给潜在投资者或者是各类观众 , 从他们的心理来说 , 到底会让好企业的股权价值被那些很一般的企业价值映衬的更高呢?还是反过来 , 会被拉低呢?一看便明 。
? 批发推荐容易引导企业做表面文章而忽视改革本质
各省各地集中推出的混改项目 , 能够形成本地区改革的氛围和声势 , 同时用这种形式倒逼企业加速改革 , 用意很好 。
不过 , 如果企业混改都能通过一两次集中的推荐会、招商会吸引到投资者的话 , 那就太简单了 。
从知本咨询的经验来看 , 开花结果的混改项目 , 有的是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互补 , 有的是金融投资机构推荐 , 都是需要对企业有非常深入背景了解和信任基础上 , 才能推动双方“结婚”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