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层|非遗传承,打破圈层
一把老琴,打磨新曲,不断将新表现形式融入传统,学生上门请教,网上吸引点击,游客慕名而来。一把从父辈手中接过的弦子,在弦子舞传承人次仁旺堆手中,拨响了新的旋律。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非遗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各级非遗项目持续扩增,目前仅国家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就超过3000人。从抢救性保护到活态传承,非遗如何向前多走一步,带来更多新意和惊喜?这是摆在次仁旺堆们面前的课题。
网络正在成为传承的重要渠道。可以看到,非遗线上传播、传承人直播带货渐成常态。戏曲艺术和短视频的联姻,催生了不少圈粉佳作。一段时长15秒的京剧老生开怀大笑视频,收获2000万次观看和80万次点赞;运用屏幕动态贴纸,网友也扮上脸谱、过一把戏瘾。
而如何让“触网”变“融网”、让借力发展转化为深度融合,值得更多探索。传播学有一句名言,“媒介即讯息”,网络不仅仅是传播渠道,更影响着非遗展示内容的演进和更新。在网络传播的环境下,突破传统圈层,尝试与其他领域擦出新火花,是不少非遗项目的努力方向。
【 圈层|非遗传承,打破圈层】用练习生模式选拔非遗传承人,用民乐唢呐吹奏电音,将舞台剧、街舞、小品融入皮影戏……新尝试层出不穷,年轻人既是观众,也是主角。古老与现代和谐交织,变“加法”为“乘法”,打开非遗通向当下生活的更多接口。
当然,非遗的创新型传承,不仅依赖深厚技艺和“破圈”巧思,也需要来自平台、渠道、投入等多方面的支持。只有形成合力,非遗文化才能被更多人看到、听到,并最终为市场化蹚出一条宽途坦道。
无论是一把弦子、一段唱腔,还是一块刺绣、一幅水墨,多一份新意和惊喜,与更多热爱者相遇,就更有可能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市场潜力。
推荐阅读
- 三下乡.志愿服务|重邮移通“三下乡”:溯汉字演变,守文化传承
- 华天说美食|麻与辣完美结合的重庆火锅,一个地域的特色,一个历史的传承
- 传承人|阿木爷爷和他的“中国神技” 令被遗忘的老手艺爆红网络
- 非遗|山东日照:大学生暑期学“非遗”
- 新蓝网|洛阳水席“亮相”直播间 短视频平台助力非遗传承
- 成功|在中交建发松雅院 小报童们捏出多层佛塔、心形南瓜……“2020快乐小报童暑期总动员”之非遗趣乐部成功举办
- 教育|“非遗文化”走进培训学校!这场开学典礼让孩子们措手不及!
- 剪纸、皮雕…龙华首届非遗文化周暨观澜湖2020夏季游园会启幕
- 遗新|非遗新造物,潮汕剪纸原来也可以这么潮!
- 非遗新造物,潮汕剪纸原来也可以这么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