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攜玉以傳文公子世無雙專訪石頭記珠寶有限公司總經理蘇一舫( 二 )
本文插图
幹父之蠱 在質疑和磨礪中成長
記 者:後來怎麼選擇來廣州發展?
蘇一舫:2003年起 , 石頭記啟動長程投資方案 , 斥鉅資創辦占地130畝、建築面積達60000平方米的“石頭記工業園” , 並選址在廣州花都珠寶城 。 這個時候我在美國考取EMBA學位 , 由於產業的擴大需要人手 , 我又是家中的長子 , 父親希望我回来輔助他 。 於是在2003年年底 , 我便回到大陸 , 開始在廣州闖蕩的征程 。
很多人認為“富二代”是紈絝子弟、花花公子 , 只會坐享其成 , 並無實力可言 。 其實 , 這是對“富二代”的誤會與偏見 。 並不是所有的“富二代”都是“爛泥扶不上牆”!創業容易守業難 , 剛接手這麼大的產業時 , 我頂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 每個台商二代都希望把父親的事業做得更強大 , 面對挑戰 , 我的原則是“先融入 , 再挑戰;做中學 , 學中做” 。
2008年 , 父親把總經理一職遞交在我手上後 , 便開始環遊世界 。 這時候 , 正式繼承了父親的衣缽 , 但我的經驗和實力還遠遠不足 。 只能是“硬著頭皮上” , 從只管供應鏈的業務經理 , 到管理干部、統領全局的總經理 , 我步步為營 , 穩中求勝 。
記 者:在此過程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您是怎麼克服的?
蘇一舫:回國時 , 躊躇滿志的我曾想創立自己的品牌 , 但父親給我的任務是把石頭記從1000家店的基礎上發展到2000家店 。 相比於“自立門戶” , 依託既有平台發展品牌加盟 , 顯然更為容易 , 於是我欣然答應挑戰 。 但很快 , 現實給我當頭一棒——石頭記開到1300多家時 , 遇到金融危機 , 加盟店採購數量下滑 , 展店數退潮 , 我的信心嚴重受挫 。
玉經磨琢多成器 , 劍拔沉埋更倚天 。 我堅信 , 挫折都是走向成功的墊腳石 , 人生就如玉石一樣 , 要經過打磨才能煥發光彩 。 經過反復的調研考察 , 我迅速做出調整 , 並打造了“四駕馬車”——一是加快發展文創旅遊業;二是發展電商事業;三是鞏固加盟;四是發展直營店 。 尤其是文旅產業的轉型升級 , 為石頭記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與機遇 。
在這裡重點地介紹一下我們文旅產業 。 “珠寶小鎮”是以石頭記礦物園為中心的珠寶特色產業旅遊精品景區 , 通過創意設計 , 將車間變成展廳、工廠變成總部、園區變成景區 , 把珠寶生產基地升級為文化創意旅遊小鎮 。 其中石頭記礦物園 , 是我們重點打造的專案 。 這是世界上首座礦物主題公園 , 也是廣東省著名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 它是中國玉石文化的一個立體形象展示 , 已成為華南地區重要的觀光景點 。
本文插图
與時俱進 在政策春風中一路向前
記 者:您到廣州工作前後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蘇一舫:先說個人的變化——眼界開拓了 , 閱歷豐富了 。 由於石頭記的加盟店很多 , 在大陸深耕這十餘年 , 我幾乎踏遍了各個省份 。 讀萬卷書 , 走萬里路 , 在此期間我不斷學習 , 與人交流 , 在充實自己的同時也傳播了中國的玉石文化 。
另外一個真實的感受——大陸的變化真的很大 ,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 , 人们的物質財富以及精神財富都有了質的飛躍 。 越來越多的人變得更富有 , 越來越多的人變得更文明 , 大陸一線城市的發展已經絲毫不遜於台灣了 。
記 者:您認為廣州推出的惠台政策對台商來說有何意義?
蘇一舫:從2003年到現在 , 我見證了廣州的發展 , 也享受了政府給我的紅利 。 台商為大陸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 政府也從未忘記台商立下的功勞 。 台灣人抱有“小確幸”心態 , 喜歡“縱向鑽研” , 不喜歡“橫向拓展” , 但台灣的市場就這麼大 , 局限性相當明顯 。 大陸政府提出的這些惠台政策 , 切切實實給台商和來大陸就業的台灣人提供了發展的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