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玳瑁洲西岛曾经的名字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玳瑁洲西岛曾经的名字
玳瑁|玳瑁洲西岛曾经的名字
本文插图

光绪《崖州志》中的舆图上 , 将历史上的“玳瑁洲”标识为“西洲” 。陈耿 摄
玳瑁|玳瑁洲西岛曾经的名字
本文插图
【玳瑁|玳瑁洲西岛曾经的名字】

过去用玳瑁壳(俗称“十三鳞”)制作的手镯 。(资料图)
玳瑁|玳瑁洲西岛曾经的名字
本文插图

三亚西岛全景图 。西岛社区 供图
早年间三亚崖城人都知道 , 三亚有个“大妹洲” , 知道烧石灰盖瓦房的石灰石 , 是从“大妹洲”运过来的 。 后来从“西岛女民兵”的故事 , 又知道“大妹洲”就是西岛 。 西岛为什么叫“大妹洲”呢?有人脑洞大开 , 说是因为“女民兵” 。
其实 , 西岛原本叫“玳瑁洲” , 更具体一点是“大玳瑁洲”、“西玳瑁洲” , 后来也叫过“大洲”、“西洲” 。
状似玳瑁
还是盛产玳瑁?
据明代正德《琼台志》载:“大、小玳瑁洲 。 大洲在州东南临川场海中 , 小洲在州西南黎伏乡海中 , 皆以形名 。 俗又传玳瑁尝在此育卵 。 ”
此后的万历《琼州府志》和清代康熙、乾隆《崖州志》 , 都因袭《琼台志》 。 光绪《崖州志》没有盲从前人 , 自成一说:“东大小玳瑁洲 , 大洲在临川场海中 , 离三亚二十余里 , 周围三十里” 。 “东十里有小洲 , 周围十三里 , 与大洲对峙 。 ”而“西大小玳瑁洲 , 在龙栖湾海中 。 ”明确区分了三亚湾和龙栖湾一东一西 , 都有一对玳瑁洲 , 并详细说明了三亚湾里的大洲和小洲即西岛和东岛 。
关于玳瑁洲因何得名的问题 , 《琼台志》称“皆以形名” , 光绪《崖州志》认为 , 玳瑁“州境多生 , 故洲名玳瑁” , 所言极是 , 有据可考 。
早在东汉杨孚所撰的《异物志》就记载:“玳瑁 , 如龟 。 生南海 。 ”玳瑁属海龟科 , 状类海龟 。 因其上颚前端勾曲 , 呈鹰嘴状 , 被叫做鹰嘴海龟 , 其实并非海龟 。 玳瑁背上有十三片鳞甲 , 黑白斑纹 , 相错而成 , 因此民间俗称“十三鳞” 。 玳瑁生活习性不同寻常 , 喜欢在暖水性海湾与浅水礁湖和珊瑚礁区觅食 , 喜欢在珊瑚礁的洞穴里栖息 。 所以三亚湾上的西岛、东岛海域 , 数百年前想必就是玳瑁得天独厚的宜居家园 。
三亚湾属热带边缘性海洋季风气候 。 西岛的珊瑚礁区历史悠久 。 地质钻探资料表明 , 西岛几乎就是一个珊瑚岛 。 远古以来 , 一代代珊瑚在这里向死而生 , 活着的珊瑚和死去的珊瑚彼此交织 , 彼此重叠 , 共同粘合成壮观的珊瑚礁 。 西岛珊瑚礁环岛而丛生 , 品类不一 , 千姿百态 , 有扇子珊瑚、鹿角珊瑚、葵花珊瑚 , 不一而足 。 科考查明 , 该海域有一百多种造礁珊瑚 , 还有在成礁建造中具有积极意义的非造礁珊瑚 , 如苍珊瑚、笙珊瑚、软珊瑚和柳珊瑚等 , 更有与珊瑚礁生态系统共栖共荣 , 密切相依的其他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 。 可以想见 , 数百年前这里曾经是怎样一个生机无限的海底“热带雨林” 。 如此一方宝地 , 玳瑁当然既来之 , 则必流连忘返而安居之 。
宋人诗云:“珊瑚树生玳瑁海 。 ”古人好像也知道了玳瑁必择珊瑚礁而栖居 。 玳瑁是杂食动物 , 但是有一种食物是玳瑁必需的 , 那就是海绵 。 根据科研报告 , 海绵占玳瑁膳食总量的70%以上 。 而海绵多生长在珊瑚礁上 。 玳瑁的其他食物 , 贝类、虾蟹、海葵、水母、海藻、鱼类等 , 也多是生长在珊瑚礁区 。 珊瑚礁是玳瑁安身立命之所 。 无法想象 , 如果没有珊瑚礁 , 没有海绵 , 玳瑁将何以为生?西岛玳瑁三生有幸 。 其东临鹿回头半岛和小东海也有一片珊瑚礁区 。 一旦西岛食物供不应求 , 玳瑁即可游去觅食 , 保无饥谨之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