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心理|农村怪象:家里的儿子再没出息,也不敢得罪,只是为了养老?

【第一心理|农村怪象:家里的儿子再没出息,也不敢得罪,只是为了养老?】第一心理|农村怪象:家里的儿子再没出息,也不敢得罪,只是为了养老?

文章图片

第一心理|农村怪象:家里的儿子再没出息,也不敢得罪,只是为了养老?

文章图片

第一心理|农村怪象:家里的儿子再没出息,也不敢得罪,只是为了养老?

在中国 , 特别是农村地区 , 人们普遍认为女儿嫁人就如同泼出去的水 , 再也回不来了 。 加之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 , 导致很多父母对儿子偏心 , 而忽略了女儿 。
农村父母重视养老 , 他们经常思考 , 等我以后老了 , 走不动路了 , 或是生病的时候 , 谁来照顾我?衣食住行如何解决?
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 , 他们都希望以后跟儿子一起住 。
因为他们普遍认为儿子是自己家的人 , 而女儿嫁出去之后 , 已经成为了别人家的人 , 自己过去是客 , 在那里养老未免有些不妥 。
此外 , 在很多农村父母看来 , 儿子的作用是传宗接代 , 虽然女儿也能生孩子 , 但在他们看来无疑是自己的孙子孙女更亲切 。

正如“外孙”中的“外”字一样 , 传统文化中人们倾向于把儿子的后代看成一家人 , 而把女儿的后代看成外人 。
农村父母们希望养儿防老 , 同时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 , 因此他们对儿子往往更加偏心 。
很多父母甚至不敢得罪儿子 , 担心儿子一气之下离开他们 , 那自己的老年生活就得不到保障 。
这种事情听来荒唐 , 因为在很多城市居民看来 , 父母生他养他 , 凭什么不能教训他?
但是在农村 , 这种事情屡见不鲜 。
很多新闻都曾报道过类似的事件 , 年过八旬的老太将自己的几个儿子告上法庭 , 原因竟是没一个人为自己养老 , 乍一看人们似乎觉得老太非常可怜 。

经过后续的跟踪报道 , 人们才清楚原来老太年轻时做过很多对不起他们的事情 , 她经常出去打牌 , 把儿子们晾在家中 , 甚至多次险些酿成惨剧 。
在其丈夫死后还顺走了一笔财产 , 并且不见人影 , 因此才招来了儿子们的怨恨 。
这种母亲就是因为得罪了儿子 , 才会有老无所依的下场 , 在情感上她不关心家人 , 在法律上她也没有尽到抚养孩子的义务 , 于情于理她都做错了 。
但凡事无绝对 ,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 农村父母不愿得罪自己的儿子 , 担心老无所依 , 没人给自己养老 , 但很多人却因不敢得罪儿子而受到了惩罚 。

虽然上述观点依旧普遍存在 , 但农村中一种新的观点越来越得到认可 , 即那些不敢得罪儿子的父母 , 才会变得老无所依 。
这是为什么呢?
在很多地方 , 重男轻女思想仍旧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心中 , 父母们对待儿女完全不同 , 对待儿子 , 他们百般呵护 , 包办他们的生活起居 , 宠溺有加 。
可对待女儿 , 他们却严厉苛刻 , 更多的是教训 。
在这种家庭环境下 , 儿子逐渐形成了娇纵、依赖、懒惰的性格 , 并且脾气暴躁 , 耐挫折性非常弱 , 经常与父母吵架 , 他们不努力学习 , 要么在家躺着玩手机 , 要么出去和朋友鬼混 。

参加工作之后往往是月光族 , 甚至是啃老族 , 因此要他们承担父母的老年生活是遥不可及的 。
相反 , 由于女儿从小被严厉对待 , 虽然可能童年时期的日子过得不是太好 , 情感也没有得到健康发展 , 但她们往往更有上进心 , 学习成绩更好 , 也能找个好工作 , 总之比儿子要踏实得多 。
除了每个月会给家里打钱以外 , 言谈举止间也表达出孝顺父母的意愿 。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对儿子好、不得罪儿子为什么会得到不好的结果?
实际上这是因为父母的教养方式出了问题 , 用溺爱型的教养方式去对待孩子 , 实质上就是无条件将就他 , 却不对他提要求 。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出现依赖性强、适应能力差、冲动、自控能力差等特点 。
由于父母包办他们的生活起居 , 他们还会越来越懒惰 , 甚至产生不劳而获的想法 , 这无疑是非常危险的 。
那些不敢得罪儿子的父母 , 今后有可能变得老无所依 , 正是因为他们过于溺爱孩子 , 使孩子形成了不良的性格特点 。
他们用溺爱带出来的儿子可能自己都不能适应社会 , 又何谈赚钱赡养老人呢?
因此 , 农村父母应该使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 , 对待儿子既要有温柔的关爱 , 也要有严厉的要求 , 如此一来 , 两者并举 , 才能培养出一个有能力、懂事、孝顺的儿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