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揭秘MCN:网红的背后推手 吹牛成本就是一份PPT( 二 )


李想是一名80后影视行业从业者 , 今年前4个月没有开工 , 5月份发布的一条视频上了热门 , 为他引来一笔6万块钱的广告拍摄订单 。 他说 , "今年许多公司和影视基地都开不了工 , 相比之下 , MCN业务更稳定 。 "对于影视公司来说 , MCN更像是一个业务的延伸 , 本身在内容制作、艺人培养上就有一定积累 。
除了影视行业 , 还有大量教育机构向MCN转型 。 与游戏、聊天等强娱乐项目不同 , 教育类内容的核心价值在于效果 , 优质的内容会与粉丝建立强信任关系 , 进一步实现C端商业变现 。 早在2017年 , 新浪旗下的微博教育就推出MCN合作计划 , 合作机构近百家 , 且覆盖考研、四六级、公务员、司考、留学等各个领域 。
今年以来 ,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也在快手、抖音等平台做了多场直播授课 。 据艾瑞咨询统计核算 , 2019年通过短视频平台成交的教育类产品 , 总成交额达117.5亿元 。
目前 , 快手、抖音、B站等平台纷纷推出了同教育机构的合作计划 。 去年11月 , 快手宣布拿出66.6亿流量助力教育类账号启动;今年2月 , 抖音所属的字节系短视频联合教育培训机构和公立学校 , 推出"在家上课"项目;今年2月 , B站上线"不停学"课程专题 , 为UP主提供流量扶持以及现金奖励 。
各行各业都有人涌入 , 据天眼查数据 , 截至7月6日 , 以工商登记为准 , 我国今年共新增直播相关企业9 , 284家 , 已经超过了2019年全年新增的此类企业数量 。
大量机构和个人跑步入场 , 与申请入驻各个直播平台的低门槛有关 。 成为快手的入驻MCN , 只需提报3名已签约的原创作者 , 其中一人的粉丝数超过2000 , 提报作者两个月内更新过3个以上的作品;成为抖音的MCN机构 , 也只需要公司旗下签约5个直播达人 , 粉丝总数超过1万即可 。
批量孵化变简单 , 变现却越来越难
行业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 , 各类资源向几家大公司的头部网红倾斜 , 中小型机构赚钱越来越难 。 "看起来是'蓝海'的市场 , 其实已'红得发黑'"
"所谓网红 , 说穿了也就那么点事儿 。 "北京一位MCN机构职员凯哥直言 , "就是打造'人设' , 就得和普通人不一样 , 网友喜欢看不一样的内容 。 "
快节奏时代 , 短短的15秒短视频 , 如果前3秒不够吸引人 , 用户就会划走 。 "我们讲'3秒定生死 , 7秒必转折'定律 , 要的就是视觉强冲击的反差感 。 追求让人看完不由自主地感叹'我去'!"凯哥说 。
他以一个炫富网络红人陈玉福为例 , 每天佩戴26斤的黄金出门 , 一串堪比核桃直径粗的大金链子下 , 挂着砖头大小的金牌 , 从头到脚金光闪闪 。 如此高调奢华的装扮 , 让陈玉福吸睛无数 , 甚至引来警方调查 。 事实上 , 陈玉福戴的黄金都是假的 。
"出位的言行确实抓眼球 , 只是把握不好容易翻车 。 "凯哥认识一位走精英人设的网红 , 租了上亿元的豪宅拍视频 , 结果被敏锐的网友发现 , 这套房子在好多人的视频里出现过 。
靠感官刺激 , 是初级阶段的吸粉方式 , 平台也知道这一点 。 比如注册成为抖音或快手的新用户 , 系统会自动推送吸引眼球的内容 。 先抓住用户在平台停留 , 然后再根据用户观看习惯 , 有针对性地推送内容 。
"大数据不会骗人的 , 你爱看什么 , 它比你妈还清楚 。 "凯哥半开玩笑地说 , "有个指标叫'完播率' , 即使用户不评论、不点赞、不收藏 , 但一条视频看没看完 , 却是没法造假的 。 当平台算法知道你爱看这类视频 , 你就会越容易刷到同类型作品 。 "
在海量的选择面前 , 网友容易审美疲劳 。 所以 , 要想持久地抓住用户 , 还得靠过硬的内容 。
凯哥说 , 孵化网红之前 , 他们首先考察人品和性格 , 避免因为太多负面新闻导致崩盘;其次看外在和内在的优势或特点 , 外在如身高颜值 , 能不能让人瞬间记住 , 内在就是指学识经历 , 或者是否掌握一项技能 。 "不强求内外兼备 , 有一项特长就可以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