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评|AI赋能,进击的虚拟偶像

第2880期文化产业评论
近日,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一支“AI偶像天团”的登场引来了不少关注。四位AI虚拟偶像:微软小冰、百度小度、小米小爱和B站泠鸢集结成团,并倾情演唱了由小冰创作的,全球第一支人工智能MV“智能家园”。在AI偶像高调出道的盛景之下,人工智能究竟给虚拟偶像带来了哪些可能?AI偶像具有何种吸引力?AI与偶像的融合又将怎样重塑我们对偶像的理解?
作者| 李对桃(文化产业评论作者)
编辑| 张越
来源|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5201字 | 预计阅读时间14分钟
AI与虚拟偶像的相遇
从科幻到现实
尽管AI和虚拟偶像的搭配听起来十分新鲜,但这一构想却是由来已久。早在1996年,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就在小说《虚拟偶像爱朵露》里设想了一个名叫“东英零”的AI偶像,她和人类歌手雷兹的爱情是全书的焦点之一。
 文化产业评|AI赋能,进击的虚拟偶像
文章图片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真正风靡现实的虚拟偶像,如初音未来和洛天依,都与AI无关。她们所基于的技术是VOCALOID,其核心是将声优的声音摘录进音源库,然后只需输入歌词和旋律,用户就能“创作”歌曲。换言之,初音能唱歌完全是用户“调教”的结果,其本身没有“智能”。
 文化产业评|AI赋能,进击的虚拟偶像
文章图片
2016年以来,另一类非AI的虚拟偶像,Vtuber,进入了人们的视野。Vtuber又叫虚拟主播,她们拥有一个虚拟形象,但一切语言,动作和神态都是由虚拟形象背后的真人提供,利用动作捕捉等技术生成在虚拟形象之上。
 文化产业评|AI赋能,进击的虚拟偶像
文章图片
本次大会中,B站派出的泠鸢就是一名虚拟主播。不同于其他三位原本就是机器人的队友,泠鸢的真身是货真价实的“人”。因此,有网友对泠鸢参加AI天团倍感震惊,甚至调侃她被“开除人籍”。
 文化产业评|AI赋能,进击的虚拟偶像
文章图片
 文化产业评|AI赋能,进击的虚拟偶像
文章图片
至于“根正苗红”的AI偶像,则是近年来才从构想走向现实。纵观业内现有的各种AI偶像产品,我们会发现,AI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为虚拟偶像赋予新的可能。
AI为虚拟偶像带来什么
首先,AI使虚拟偶像具备了沟通互动的能力。例如,狗尾草科技的虚拟偶像“琥珀虚颜”就具有较强的交互能力,可以在沟通中表现出情绪。“小冰”则拥有情感计算框架,擅长聊天,“勾搭”小冰一度是网友们的快乐源泉。
 文化产业评|AI赋能,进击的虚拟偶像
文章图片
其次,AI使虚拟偶像有能力掌握多种才艺。人工智能大会的主题曲就是出自小冰的手笔。除了编曲,“小冰”还点亮了画家、诗人等技能点。
最后,AI可以生成虚拟形象,并提供动作捕捉服务。这项功能对想要成为Vtuber的真人大有意义。目前,Vtuber们可通过Live2d等技术来生成自己的虚拟形象,但相对来说技术门槛较高,而AI的应用可以降低成为Vtuber的门槛。
 文化产业评|AI赋能,进击的虚拟偶像
文章图片
有趣的是,不同的AI偶像不约而同地将“情感”和“陪伴”作为自己的亮点。琥珀虚颜的创造者邱楠表示,“她能让用户体验到真实的情感和陪伴。”微软的李笛也认为,“无论任务还是知识,都属于智商(IQ)这个维度。反观人类自身,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维度,那就是情商(EQ)。”
为什么各路AI纷纷将“情感”和“陪伴”作为自己进入虚拟偶像行业的抓手?要理解这一点,就先要对传统虚拟偶像的得失有所把握。
AI偶像的近景:弥补情感空场
“Every one, creation”
当代偶像工业的逻辑往往被概括为“人设+养成”的模式。“人设”是“偶像”的主要卖点,偶像们经营的是商品化的人物设定,贩卖着讨人喜欢的“形象”与“性格”。而参与感也是吸引粉丝的关键。当前“养成式追星”成为主流,粉丝们深度介入偶像的成长,使他们按照自己的期待发展,从偶像的成功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
虚拟偶像在“人设”和“养成”上优势明显。他们大多采用UGC(Usergenerate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的模式,将人设的控制权交给用户,因此其“养成”空间远大于真人。而且虚拟偶像们的人设不会崩塌,他们是永远纯真,没有丑闻的“优质偶像”。
另外,在“养成”过程中,虚拟偶像的粉丝也能更深度地参与他们的成长。相比终日打投(饭圈用语,指刷票打榜)的数据女工,虚拟偶像的P主(Producer)们从事的工作显然更有意义。通过“调教”,他们可以让偶像唱出自己编写的歌曲。优秀的作品更会成为“殿堂”或“传说”级的曲目广为流传。
 文化产业评|AI赋能,进击的虚拟偶像
文章图片
按照约翰·费斯克的理论,粉丝们具有很强的文化创造力,他们乐于生产文化内容并从中获得快感。而虚拟偶像正是释放了粉丝们的“生产力”,让他们从传统的“接受者”和“消费者”转变为更能积极介入,更加深度参与的“生产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