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是不是在熊孩子问题上总是受到表达语气的影响且双重标准为啥?
最大的可能是写这两类答案的是两拨人。我不知道别人,我对这两种都一样嗤之以鼻。“上的人”是一个巨大的群体,说有双重标准存在的时候,最好找到真的发表过这两种观点的那个个体。
■网友的回复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出自韩愈的《原毁》首先希望题主不要一棍子打死,并不是每个人(上的,或是现实中的)都持有所谓的双重标准,或者说是“今之君子”的行为。其实这种东西不用怎么看,自己秉持“古之君子”的作风就行了。不需要管别人如何如何,只要管了,无论如何大地上都是徒增烦恼。如果真的要问怎么看的话,大概只能说一句“三观不合”罢了。
■网友的回复
社会戾气之重
■网友的回复
很简单,就是看自己快不快乐,利己是一种本能。
■网友的回复
我个人非常讨厌熊孩子我小时候没有干过扔鞭炮的坏事,摘过两个(真两个)别人家的金桔像我这样的人也是一大类吧
■网友的回复
讨厌的不是熊孩子,而是任孩子熊的父母。
■网友的回复
讨厌熊孩子是因为他们家长视若无睹,不及时制止。而回忆小时候,想想那个年代小孩子们都是自己出去耍,大人根本无暇顾及。常有的搞破坏之类的,你觉得同村人不会打吗?当然更会吧,又或许是被整到的人无暇顾及。而且别忘了大多数孩子在事情“败露”后回家要被父母狂揍的,绝对没有溺爱被表扬这样的可能。
■网友的回复
这两个例子不能进行比较。 第一个例子里的人讨厌熊孩子是建立在自身受到相应的伤害后的反馈,他们都能举出相应的例子,比如心爱的东西被弄坏,或者在公共场合发出巨大的噪音。第二个例子的人,他们本身就是熊孩子,只是长大了。而且他们回味的也不是别人家熊孩子的故事,而是他们小时候当熊孩子的故事所以说,没办法比较呢。
■网友的回复
童年不是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候吗?你现在记得你童年里的哪些呢?印象最深的当然是干坏事挨家长打了。
推荐阅读
- 妈妈今年40岁了,无意查出了乙肝大三阳,以前并没有家族病史,怀疑是在外打工时感染的,请问可以治愈吗
- 本人国内top3医学院临床医学硕士,目前很纠结是在国内继续读到MD还是想出国读phd
- 销售业绩上不去,怀疑自己是不是适合
- 在恋爱的时候自己总是在教育另一边,这样对不对
- 身为或曾经身为熊孩子是怎么样的体验
- 在台湾上学是怎么样一种体验
- 现在小城市的年轻人们在以啥方式打发闲暇时间
- 研究是在校大学生的社交心理,人际交往能力及其运用这一类课题,属于哪个研究领域
- 在做某件可能背离主流、但你心甘情愿的事的时候,怎样判断自己是在追求理想还是逃避现实
- 搜了soole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