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劳动教育“硬核”要求咋落实?

【劳动|劳动教育“硬核”要求咋落实?】_原题为 劳动教育“硬核”要求咋落实?
■新华社
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 小学一年级至二年级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每周不少于2小时、中小学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教育部近日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 对劳动教育目标框架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主要内容等进一步作出明确要求 。
劳动教育必修课怎么上?课外校外劳动实践如何开展?劳动素养评价怎么做?近日 , 采访人员就此进行了采访 。
劳动教育课学什么?
纲要明确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 。 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 , 不少于16学时 。 普通高等学校可在已有课程中专设劳动教育模块 , 也可专门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 , 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
目前 , 广州市已率先发布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 , 提出小学生会做一日三餐 , 初中生能煲汤 , 高中生懂理财等 , 涵盖家务、班务、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科创实践等多方面 , 并希望将劳育推广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
不过 , 除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少数省份建立了劳动教育体系 , 其他地方劳动教育体系仍是空白 。 一些学校目前开展的劳动课实际是“综合实践课” , 针对性不强 。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附属小学从2004年就开始系统地把劳动教育理论化、课程化、生活化 。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 一年级、二年级开设陶艺课 , 三年级、四年级开设手工课 , 五年级、六年级开设厨艺课 。 “学校有‘空中菜园’‘学生厨房’ , 学生在校就可以学做饭、种植蔬菜 。 ”校长方少文说 。
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督导与特色建设中心主任秦有才等专家建议 , 劳动教育课要结合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开展 , 既要促进学科教学和劳育的有机融合 , 也要把劳动教育与体育课、学科学习分开来 , 不能“什么东西都往里装” 。
课外劳动实践如何保证?
纲要还强调 , 要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 。 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 , 小学一年级至二年级不少于2小时 , 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 , 纳入学生日常管理 。
采访人员走访发现 , 各地学校劳动课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少 , 学校除了卫生包干区 , 没有更多劳动机会 。 学校往往害怕学生在参与劳动实践过程中发生意外等问题 , 很多学生可以参与的日常劳动 , 也交给老师或保洁人员去完成 。
沈阳市沈河区自6月初开始试行劳动教育进家庭 , 规定小学低年段和中年段劳动实践每天不少于20分钟 , 小学高年段和初中学段劳动实践每天不少于30分钟 。 在制定的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方案中 , 从卫生清洁、内务整理、加工食品、种植饲养等方面按操作难度梳理了54项劳动内容 , 给家长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和指导 。
“特别是疫情以来 , 孩子在家的时间变长 , 劳动成为孩子们居家抗疫生活的最好方式 。 ”试点学校沈河区泉园第二小学副校长徐琳琼说 , 主题活动开展以来 , 孩子们的劳动热情空前高涨 , 洗碗、刷鞋、包饺子……涌现了一批内务、厨艺和种植饲养小达人 , 用劳动实践充实了居家抗疫生活 。
专家建议 , 保证劳动实践时长 , 需要学校出政策 , 家长多鼓励 , 社会多监督 。 同时进一步完善学业评价机制 , 完善学校应急与事故处理办法等 , 促进家长支持学生劳动 , 学校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劳动 。
劳动素养如何评价?
“劳动素养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 ”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介绍 , 要制定劳动素养评价标准 , 注重对学生劳动素养形成和发展情况的测评分析 , 将平时表现评价、学段综合评价和学生劳动素养监测区别开来 , 分别提出相应要求 。
方少文介绍 , 该校劳动素养评价从两个维度来进行:一是劳动课教师对学期所训练的劳动技能进行考核评价;二是对劳动实践情况的评价 , 每周统计一次 。 两项汇总 , 达到“特优”等级的学生评为“劳动小标兵” , 达到“优秀”等级的学生评为“劳动小能手” 。 而且 , 此项成绩作为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的依据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王江松建议 , 设立专门的劳育管理和评估部门 , 用于跟踪和考评学校劳育的效果 , 如学生基本劳动常识的知晓度、劳动情感的认同度、劳动意志和信念的内化度以及劳动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贯性等 。
(全文共1701字)
[责任编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