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农民工打工路上坚持文学创作:只为寻找一种精神支撑

农民工王计兵打工路上坚持文学创作 , 只为了寻找一种精神支撑
骑行诗人: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本报记者 车辉
阅读提示
江苏邳州农民工王计兵在外打工几十年 , 始终没有放弃文学创作和阅读 。 他发表在网上的诗作逐步被网友发现熟知 , 被称为“骑行诗人” 。 王计兵获得过很多文学创作奖项 , 是徐州市作协会员 , 而在他看来 , 文学创作并不是解决生计的工具 , 而是一个梦想 , 一种精神支撑 。
面对媒体来访 , 52岁的外卖骑手王计兵显得很淡定 。 被网友们称为“骑行诗人”的他 , 在文学创作上已小有成就 , 但依然靠着江苏昆山那个小超市 , 维系着一家五口的生计 , 同时利用半天时间兼职送外卖补贴家用 , 日子过得波澜不惊 。
电话中 , 他的声音清晰而沉稳:“我觉得生活就像地里的豆角、黄瓜 , 需要竹竿助其枝蔓攀爬 。 文学就是我的那根竹竿 。 ”王计兵说 , 文学创作不是解决生计的工具 , 而是一个梦想 , 一种精神支撑 , “这样的生活对我来说才是有滋味的 。 ”
【文学|农民工打工路上坚持文学创作:只为寻找一种精神支撑】写诗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王计兵坦承 , 自己开始写诗的水平并不高 , 到现在,也没写得多厉害 。
“可能就是大家认为我一个外卖骑手还一直写诗 , 不容易 , 是大家让我火了 。 我进步的空间还很大 。 ”王计兵顿了顿说 , “但有一点 , 我写的东西都是基于我本人生活的真实感悟 。 ”
王计兵每天下午在饿了么平台上送外卖 , 上午守着超市 , 一有了感觉 , 就在手机上创作 。
和一些拼命抢单的外卖骑手不一样 , 王计兵显得相对“佛系” 。 王计兵说话一直慢条斯理 , 富有逻辑 。 他一直是笔耕不辍 , 工作再累也会写上一点 , 目前基本保持着每两三天一首诗的创作频率 。
“从空气里赶出风/从风里赶出刀子/从骨头里赶出火/从火里赶出水/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他创作的这首《赶时间的人》 , 写的就是他兼职外卖骑手 , 奔波送餐的心情 。
在他眼里 , 送外卖也有浪漫的一面 。 “这是一个比较自由的工作 , 我有时想走远点 , 接过距离达到20多公里的单 , 出去转一转就像是自驾游 。 ”在送货路上 , 王计兵的思绪飘逸 , 路边的景象是他的灵感来源 。 “比如看到水鸟在水面起飞带出一条波纹 , 就可以激发起很多联想 。 ”
对王计兵来说 , 写诗已是生活的一部分 , “出不出名我也会一直写下去 。 ”他说 。
一切经历都是为实现梦想
王计兵一直喜欢读书和文学 , 学习成绩也不错 , 但由于各种原因 , 1985年就离开家乡去外地打工了 。
无论在哪里 , 无论做什么 , 王计兵从来没放下过手里的书卷 , 尤其是一些文学杂志 。 1992年 , 返回苏北农村老家的王计兵根据自己家乡的生活 , 写下了一篇两千字的微型小说《小车进村》 。 那时候小汽车在农村是稀缺品 , 小说写的就是有位外出务工人员偶然有机会乘车回乡 , 引发了乡里震动 , 发生了一系列故事 , 情节诙谐又充满乡土味 。 “我读过俄罗斯作家契诃夫的小说 , 模仿着写的 。 ”随后他将这个小说寄往文学杂志《百花园》编辑部 。
小半年后 , 王计兵收到了一封信 , 随信附有 25 元稿费 。 来信人是编辑部的一位编辑 , 他在信中告诉王计兵 , 小说已被杂志刊登 。 这位名为杨晓敏的编辑 , 后来成为河南省作协副主席《百花园》杂志社总编 。 “他是我文学道路上的一位老师和贵人 。 ”
杨晓敏的鼓励进一步激发了王计兵的创作热情 , 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 , 他连续在杂志上刊登作品十余篇 , 这一下让他成了村里乃至乡里的名人 。 大家认为他是个人物 , 也一定赚到钱了 , 村里还特地开了个创作研讨会 。
随后他又萌生了创作一部长篇小说的念头 。 但文学创作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物质生活的改变 。 在当时的农村 , 很多人都认为这属于不务正业 。 父亲开始对他进行劝阻 , 有几次村民找到王计兵 , 认为他文中一些人物、情节说的就是自己 , 跑到家里告状 。 父亲对王计兵的创作行为反感到了极点 , 于是趁他不在时 , 一把火将他快要成稿的20万字长篇小说草稿付之一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