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区|今夏长江中下游为何频繁暴雨( 二 )
今年我国同样遭受了“暴力梅”影响,梅雨量与往年相比显著增加 。那么,为何暴雨“偏爱”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由于今年梅雨相关天气系统相对稳定 。副高在过去这段时间一直稳定维持,边缘暖湿气流强盛,长江中下游地区低涡切变系统活跃,形成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时间梅雨天气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说 。
而今年,这只“怪兽”还从其他地方获取“能量”,导致梅雨锋偏强 。2019年秋季发生了一次弱厄尔尼诺事件,同时北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导致副高显著偏强 。与此同时,中高纬度经向环流发展、冷涡活跃,冷空气在向长江中下游地区移动过程中爆发偏强 。由此,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致使梅雨锋偏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也明显偏多 。
应对极端灾害能力待增强
南方全力防汛抗灾,北方也不能马虎松懈 。受季风气候、地形地貌影响,我国雨带每年从南向北移动 。通常7月下旬至8月上旬,雨带将从长江流域北抬到华北、东北,北方就会进入主汛期 。
气象预报显示,7月下旬,我国东部雨带将北抬到黄淮、华北至东北地区一带,累计降雨量比常年偏多三至七成,局部地区偏多1倍以上;主要降雨时段为7月22日至23日,以及7月26日前后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表示:“7月下旬,北方地区降雨将明显增多,进入北方汛期关键时段,需注意强降雨尤其是局地强降雨导致的次生灾害风险 。”
【长江中下游地区|今夏长江中下游为何频繁暴雨】每次大暴雨、高温、飓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时,均可能是大自然给人类发出的警示信号 。未来,这样的极端事件会越来越频发吗?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指出,21世纪全球部分地区高温与暴雨事件将趋多,干旱程度将加剧,威胁各国粮食、水资源和能源安全 。
“虽然,目前很难将单独一次天气气候事件直接归因于全球气候变暖,但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确实在增多增强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研究员黄磊说,事实上,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51年以来,我国平均温度与极端温度均呈显著升高趋势,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强度更强、发生更加频繁、持续时间更长的特点 。
气候模式预估结果也表明:如果不控制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未来全球范围内一些极端事件出现频率、强度与持续时间均将显著增加,到21世纪末,陆地区域高温热浪事件发生概率将是目前的5至10倍,极端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在全球大部分地区也将有所增加 。
黄磊表示,进一步增强我国应对极端灾害能力已迫在眉睫,需要将应对极端灾害作为适应气候变化的核心内容,强化极端灾害的风险防范措施,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警与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开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强化生态与环境气象服务,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 郭静原)
推荐阅读
- 北京中风险地区清零
- 爷爷听闻孙子抢险消息赶赴支援,黄山武警一家三代同守长江堤
- 京白梨|甜!落户和田的门头沟京白梨结果啦
- “长江今年第2号洪水”平稳通过三峡大坝
- 农业农村部发文拉网式清查海参养殖违规用药,已有地区开始行动
- 洪水|“长江今年第2号洪水”平稳通过三峡大坝
- 中高风险地区|北京:不接受14天内来自国内中高风险区和境外人员入住酒店
- 北京|北京中风险地区清零 小区村出入口不再要求测体温
- 北京:不接待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游团队来京旅游
- 北京中风险地区清零!今起恢复跨省团队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