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跨越52年,东西湖大堤乘风破浪仍无恙


楚天都市报采访人员 陆缘 孙婷婷 通讯员 余艺 王寒竹 陈光财
云朵宛如白莲花瓣镶嵌在蓝色天空中 , 清风拂过府澴河面泛起层层涟漪 , 波光粼粼的河水仿佛一帧一帧地倒放着东风垸大堤52年间的防汛故事 。
东风垸大堤上 , 东西湖区柏泉街茅庙集大队村民刘行如正拿着铁锹仔细地扒开背水坡杂草 , 检查有无渗水情况 。 “这个堤我和老围垦人一担土、一担沙垒起来的 , 汛期来了 , 站出来保护大堤是我们这代人义无反顾的责任 。 ”这段大堤承载了他一生的成长记忆 。
中年|跨越52年,东西湖大堤乘风破浪仍无恙
本文插图
这段时间 , 汛情严峻 , 他寝食难安 , 刘行如今年63岁 , 修建大堤时 , 他才12岁 , 跟着父亲一起挑土垒沙 。

52年前 , 为了保护东风垸养殖户生产生活 , 沿着府澴河河埂修建了长约11.15公里的东风垸大堤 , 防止出现洪水淹没这片近9000亩的养殖场 。
建成后 , 东风垸大堤经历了1998年等多次重大汛情考验 , 如今的它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乘风破浪” 。 大堤上红旗猎猎 , 防汛干群正昼夜不息 , 守卫着家园 。
中年|跨越52年,东西湖大堤乘风破浪仍无恙
本文插图
当年庆祝东西湖围堤胜利完工的专刊报道

(1)传承:三代人初心不悔护大堤

1957年10月3日 , 79岁的黄四海对这个日期记忆特别深刻 , 这是他从家乡来到东西湖的那天 。
当年 , 东西湖十二万围垦大军 , 在长达一百二十华里的筑堤工地上摆开了战场 。 “那时 , 我才18岁 , 年轻气盛 。 ”
黄四海从河南商丘来到东西湖就到汉江边开始筑堤 。 当时 , 有7个建设东西湖大堤指挥部 , 黄四海被分配到第四指挥部 , 他所在的小分队一共有53人 。
那时候没有大型机械 , 全靠人工挑抬 , 从早上5点到晚上10点 , 都在工地上 , 衣服被磨破了 , 手和脚起了厚厚的茧 。
经过三个多月的奋战 , 他们圆满完成筑堤任务 , 黄四海还被评为“筑堤劳动模范” 。
听着外公娓娓讲述当年的故事 , 一旁的沈志鹏陷入了沉思 , 93年出生的他已参与了多次防汛抗洪 , “外公的故事让我感动 , 我一定要守好大堤”他说 。
7月5日 , 他是第一批上东西湖大堤巡查的 , 当晚暴雨如注 , 在慈惠第四哨所 , 他身穿雨衣、拿着铁锹 , 每半小时巡查一次 , 脚踏着外公的结晶 , 心里无比踏实 。
他的父亲沈胜敏 , 是保电小组成员 。 夜幕降临 , 巡堤人的背影被拉的修长修长 , 灯光照射下 , 他们巡堤的心更加踏实了 , 这都是沈胜敏的杰作 , 如今他们随时待命 , 哪里需要保电 , 他们就会出现在哪 。

自刘行如父亲那一代开始 , 每年只要到了汛期 , 父亲和同村好友都会参加巡防工作 , 并且会向年轻一代传授巡堤经验 。
如今 , 守堤的责任落到了刘行如和更年轻一代人的肩上 。 1998年 , 他和同村好友余行平、胡汉初、柳桂平和曹世召上堤防洪的画面仍历历在目 。 此后 , 只要汛情严重 , 他和小伙伴们从不缺席 。
22年过去了 , 年岁均过花甲的5人 , 被编入到了东风垸大堤连二大队防汛队中 , 每隔半小时就要巡查一遍 , 一天要在堤上来回巡查12个小时左右 , 再苦再累他们毫无怨言 。
“再辛苦也要守住大堤 , 大堤的背后就是我们的家 , 我们还会往下一代传承守堤的传统 。 ”曹世召说道 。 他还感叹起了防汛工作巨大的变化 , 巡堤更为规范 , 物资准备更加充分 。 在大堤上 , 采访人员看到每隔1公里设置了一个哨所 , 并备有沙石袋等防汛物资 。
中年|跨越52年,东西湖大堤乘风破浪仍无恙
本文插图
刘行如和同村好友余行平、胡汉初、柳桂平和曹世召五人在大堤上巡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