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心理学家:子女要尽早跟父母“分家”,家庭相处需要界限


昨天下午走在回家的路上 , 路过一条平时不太有人走的小路 , 在那条小路上 , 一个青年男子在教一个大概四五岁的小男孩骑自行车 。
小男孩显然不太喜欢跨坐在自行车上蹬脚踏板 , 他一手握着车把 , 一手扶住车座 , 两条小腿跑得飞快 , 看起来开心极了 。
男孩的爸爸跟在后面 , 他看着男孩 , 没有被孩子的开心情绪所感染 , 一脸严肃的说:“我抽出时间来教你骑自行车 , 你就这样学骑车吗?”
男孩停下 , 笑容敛去 , 低着头等他爸爸走到身边 。 男孩爬上自行车 , 他的爸爸笑着扶着他 , 低声说着什么 。
虽然后来父慈子孝的画面看起来美好极了 , 但是我却笑不出来 。
情感|心理学家:子女要尽早跟父母“分家”,家庭相处需要界限
本文插图

开始的时候 , 小男孩推着车子跑 , 他是自由的 , 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享受自己的快乐 。 男孩需要的不是学习骑自行车 , 而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感受父亲陪伴下的快乐 。 但是身后的父亲在那一刻产生出被抛弃的孤独感 , 他比起自己的儿子反而更像无助的孩子 。
为了对抗被抛弃感 , 这个父亲选择了控制他儿子 , 强迫儿子按他的要求来做 。 他蛮横地阻止儿子的快乐 , 以无理的暴力的方式参与别人的世界 。

这种相处模式在很多家庭中都能找到影子 , 从小到大 , 父母以陪伴或者爱的名义对孩子的生活横加干涉 , 名为付出 , 实则是索取 。
“教”孩子实则是剥夺孩子学习的能力什么是“教” , 就是把我们成年人懂得的知识教授给孩子 。 受限于成年人的认知 , 我们能够传授的其实只是太狭窄的知识了 , 但却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知识渊博 。
情感|心理学家:子女要尽早跟父母“分家”,家庭相处需要界限
本文插图

比如我们会告诉孩子 , 1+1=2 , 没有为什么 , 这就是我们从学校里学到的 , 1+1只能等于2 。
但是这种狭隘的数学在现实中有时候却讲不通 , 比如一滴水加一滴水还是一滴水 , 比如一个男人加一个女人可能会产生爱情 。
我们成年人的“教”很多时候是束缚孩子思想的绳子 , 在传授给孩子“月亮圆圆像圆盘”的时候 , 同时也是间接否定孩子“月亮亮亮像妈妈的眼睛”的想法 。
情感|心理学家:子女要尽早跟父母“分家”,家庭相处需要界限
本文插图

“教”不应该只为维护教育者的正确性 , 这样的教等同于在给孩子设置认知上限 , 阻挠孩子向上攀登的脚步 。
过度的帮助实则是控制“你还不会用筷子 , 我来喂你吃吧 。 ”
“有蚊子吧 , 给你点根蚊香 。 ”
“你去学习 , 我给你刷碗 。 ”
“衣服扔那里就行 , 一会儿我洗了 。 ”

父母有多爱孩子就有多恨孩子 , 他们总能在孩子开口求助之前就帮孩子做了太多事情 , 结果不是在帮孩子成长 , 而是在帮他们适应怎么做一个婴儿 。
因为一个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婴儿是最容易控制的 , 只能依赖父母 , 只能围绕在父母膝下 。
情感|心理学家:子女要尽早跟父母“分家”,家庭相处需要界限
本文插图

帮孩子培养兴趣实则是父母在满足自己的理想邻居家每天晚上都有大提琴声响起 , 琴声优美 , 虽然我不太懂音乐 , 也被琴声吸引 。
周末早晨我总能看到邻居家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吃力地背着一个硕大的琴盒出门 , 晚上很晚了才看到她母亲陪她回来 。
直到有一天晚上 , 我没有听到琴声 , 只听到刺耳的巨响 , 然后就是争吵声 。
“你知道这把琴多少钱吗?你知道我省吃俭用多久才给你买了这把琴吗?”
“我不知道 , 我只知道我讨厌它 , 我不要再学了!”
“你说不学就不学吗?为了帮你报这个特长班 , 我花了…”


推荐阅读